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砚庄记戴名世  世之人以授徒卖文称之曰“笔耕”,曰“砚田”。以笔代耕,以砚代田,于义无伤,而藉是以供俯仰,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砚庄记
戴名世
  世之人以授徒卖文称之曰“笔耕”,曰“砚田”。以笔代耕,以砚代田,于义无伤,而藉是以供俯仰,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
  余家世耕田读书,故称饶裕。余始祖自婺源迁桐,至先王父凡十世,未有以授徒卖文为生者。明崇祯中遭贼乱,家破。久之,先王父募人垦荒田数百亩,聊足自给。先人兄弟三人,而先人所分受田宅仅十之二,食指甚多,不能给,于是始授徒他方,以糊其口,而匮空日益甚。先人既没,所遗债负若干,余次第偿之,丧葬之事,余独任其费,而所遗田宅及室中?之需尽归于吾弟。余脱身游,或教授生徒,或卖文制碑,东西奔走,何啻二三万里!所与士大夫交游颇多,然无度外之人为一悯其穷而援之者;而每岁所获存家中,尽为戚党奸人盗去。计自岁丁卯至壬午,凡十五六年,存与友人赵良治所者凡千金。是时吾县田直甚贵,而良治为余买南山冈田五十亩,并宅一区。田在腴瘠之间,岁收稻若干。屋多新筑,,颇宏敞,屋前后长松不可胜计。良治复代余名堂额曰“砚庄”,而余以岁壬午冬自江宁归居于此。家众凡十馀人,皆游手惰窳,不谙种植,岁所收稻,仅足供税粮及家人所食。而余遂不能常居砚庄,每岁不过二三阅月,即出游于外,奔走流离,而余已浸寻老矣。
  余之归也,年已五十,尚无子,家之人遂有觊觎此土而欲攘而有之者。余自维潦倒一生,未曾凭藉先世尺寸,忧愁勤苦之馀,仅仅有此,皆得之笔耕,用以休息馀年,终吾世则已矣,遑惜其后哉!请姑待之。(选自《南山集》)
  [注]①王父:祖父。②食指:家中人口。③窳:懒惰。④浸寻:渐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以供俯仰 藉:凭借
B.是时吾县田甚贵 直:一直
C.不种植 谙:熟悉
D.余自潦倒一生 维:思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叙述自己之“穷”的一组是(     )
①明崇祯中遭贼乱,家破
②食指甚多,不能给
③或教授生徒,或卖文制碑
④无度外之人为一悯其穷而援之者
⑤岁所收稻,仅足供税粮及家人所食
⑥出游于外,奔走流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关爱弟弟,独自承担了父亲丧葬费用,还将父亲留给的田宅和家中所需都留给了弟弟。
B.砚庄屋多新筑,宽敞宏阔,苍松环绕檐前屋后。这些描写表现出作者高远的志向和高洁的志趣。
C.赵良治所题“砚庄”之名,既体现了庄主的文人身份,又暗示了田庄是主人靠“笔耕”的收入购建的。
D.文章叙事井然,感情真切,字里行间表露了一个贫穷之士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抗争的忧忿之情。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之人遂有觊觎此土而欲攘而有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B
4.(1)这是贫穷的读书人不得已而做的事。
  (2)家族中就有人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砚庄记戴名世  世之人以授徒卖文称之曰“笔耕”,曰“砚田”。以笔代耕,以砚代田,于义无伤,而藉是以供俯仰,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注]①果:果断,坚决。②硁硁然小人:硁硁然,这里指像石块一样坚固的样子。小人,器量小的人。
(1)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理想的“士”?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怎样看待“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丕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畚锸 荷:挑
B.而幽敞各极其 致:尽头
C.险者之 夷:使……平坦
D.都泛月迎风 堪:可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     )
①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②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③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④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注】①道,通“导”。②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魅的弟弟。桓魅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
(1)根据文段,请你阐述为什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夏劝说司马牛,是践行孔子待友之道的典范。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两则材料所的待友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瘗旅文
王阳明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旅文 瘗:埋葬
B.亦遽然奄忽也! 奄忽:疾速,这里指死亡
C.无悲以恫 恫:惊恐
D.无为于兹墟兮! 厉:作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两段写自己看到一吏目携一子一仆经龙场前往任所赴任,投宿土苗家。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三人相继离世。
B.文章四五两段是作者为吏目子仆三人所写的悼歌。楚辞体的运用让悲怆感得到了加强,作者劝慰吏目要“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C.文章责问吏目为何要为五斗米送命,而后又极言来龙场路途之艰险瘴疠之巨毒,来此地之人必死无疑,再说自己呆在这里三年都还没死是因为自己从没有忧伤过。
D.作者没有将“吾”与“吏目”相比较,但表现了王守仁被迫害、被贬逐的愤懑。与其说作者在哭祭那不知名氏不知籍贯的吏目,不如说作者在哭祭自己。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帮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②“被”,通“披”;“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时狄夷的打扮,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③诚信,遵守信用。④自经,自缢,上吊自***。⑤渎,小沟渠。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