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月考题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彼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耽误)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      
D.王无罪,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②然后践华城,因河为池
B.①谁与王敌?                   ②微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           ②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民                 ②师不必贤弟子
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答案
1.(1)用棍棒和刀子***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2)可以让手里拿着棍棒的人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了。
2.C
3.A
4.C
5.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陈小梧,家里之专诸里。负才傲物,多所凌折。一日,有人投帖于门,视之,“年眷同学弟某拜”也。讶其素无半面,何以来此?而客已金顶华服,闯然而入。兴趣手一拱,竟登上座。陈叩其邦族,客曰:“仆浙之归安人也。遍觅雅流,未曾一睹。今闻小友高才,故尔奉访。”言竟,抵掌捋须,笑傲自若。
  陈睨视而笑曰:“嘻,异哉!世有一字不通之辈,而能知我高才,可谓咄咄怪事。”客戄然曰:“仆虽不才,与汝邂逅萍踪,何便知我一字不通,而公然嫚骂?”陈曰:“人之不通,岂在谈文数典?即以君名帖论之,何曾道着一字?”客请其说,陈曰:“君虽遥遥华胄,而我家数代明农,从未挂名仕籍,‘年’之一字,于义何属?至于指称曰‘眷’,我与贵族实无一点葭莩亲。则此字亦属可删。君游浙学,我隶属吴庠,‘同学’二字,全然附会。我年仅三十有二,而君须髩皆苍,自称曰‘弟’,无乃太谦。适见君入来,举手一拱,即登宾位,长揖且未之有,何言‘拜’乎?试思此一行名帖中,有一字解得去否?谓君不通,确有明征,何曾嫚骂?”客曰:“汝真少不更事,此名帖之俗例耳。”陈曰:“君以俗例待我,尚欲觅雅流于在下哉。”拂袖竟入,客彷徨久之,收蓁名帖,踉跄而出。
  铎曰:“制贵通今,礼宜从俗,况命帖之箋者乎?乃竟以此贻笑,始知正平先生,刺中字灭,怀而不投,大有卓识。”
  【注】①专渚里:相传为专诸的故里,在江苏。②陂革:多用来比喻疏远的亲戚。③正平:东汉人祢衡,字正平,少有才辩,气尚刚傲:④刺:名帖。(选自清朝沈起凤《谐铎》)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所凌——折:折服     
B.陈其邦族——叩:询问     
C.陈视而笑曰——睨:斜着眼睛看     
D.见君入来——适:刚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人投帖门——州司临门,急星火     
B.闯然入——泉涓涓始流     
C.尔邂逅萍踪——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D.客彷徨久——胡为遑遑欲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名帖中称陈小梧为“年眷同学”,并非指两人真为同学,而是遵循当时的流俗惯例。
B.客人投帖求见,帖上的言辞甚为恭敬,但客人的行为傲慢,惹得恃才而傲馓的陈小梧逐字批驳。     
C.客人遍寻高雅之士而不得,听说陈小梧高才,投帖拜访却惨遭奚落,羞愧而去。     
D.作者以祢衡不轻易给人名帖一事为例,讽刺了客人投帖之轻率,自取其辱。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即以君名帖论之,何曾道着一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年”之一字,于义何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君以俗例待我,尚欲觅雅流于在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年富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富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东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②辑:安抚。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寻命总理粮储        总理:统领管理
B.臣所部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 岁:每年
C.帝其奏          可:同意、认可
D.果无验,乃令致仕      致仕:入世做官
2.对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介词,“凭借……身份”
B.又会计岁用,筹军饷 连词,表目的,“用来”
C.豪猾因缘奸利    介词,“为了”
D.此必彪富抑     介词,表被动,“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少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控制支出收入,控制官员犯罪。
4.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住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噩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截?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令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贱人——素:向来、本来     
C.且庸人尚之——羞:感到羞愧    
D.相如虽——驽:骑着劣马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如功大——徒吾两人在也     
B.相如廷叱之,辱群臣——今两虎相斗,势不俱生     
C.相如闻,不肯会——不欲廉颇争列     
D.相如素贱人——庸人尚羞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大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敢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D.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  籍:登记
B.明于听断,恩济威。   以:连词,来
C.或谗之府,府欲害之   中:诬蔑
D.义不忍视也,吾当代偿。 为:介词,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董文炳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
A.①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
      ②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B.① 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
      ②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
C.① 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
      ② 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D.①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
      ② 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炳十六岁丧你,带着他的年幼的弟弟们侍奉母亲。他聪明机灵,善于记诵,少年老成。
B.董文炳凭借父亲的职位接任藁城县令。他从政有方,很快便让人敬畏折服。
C.在朝廷统计户口时,董文炳不顾众人的异议和部分百姓的抵触,将百姓聚在一起居住以减少户数,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赋税。
D.董文炳曾因征集军需而向私人借贷,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将自家田产作价抵给了放贷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说居庸关
清·龚 自珍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 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谭:即“谈”。②甃:指城墙。③苹婆:苹果。④橐驼:骆驼。⑤反毳:蒙古人衣皮,多反穿,故曰“反毳”。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四重                  凡:总共,一共
B.流水吾马蹄              啮:侵蚀
C.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      穷:到尽头
D.税吏言                  微:如果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两山以为之门           人之力而敝之
B.八达岭俯南口也           均二策
C.非若耶                   谈笑
D.余私叹曰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疑若可守然”,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说,突出居庸关的险要地势。
B.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蒙古人打闹嬉戏和蒙古人到理藩院进贡马匹之事,说明大清国威加海内,天下承平。
C.文章开头提出个“疑”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后面讲到护墙之间有小路出没的事实,便与之遥相呼应,暗扣玄机。
D.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游记,以记游居庸关之事为由头,借题发挥,含蓄地表达了“江山险固,不在关隘,而在人心”的观点。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 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
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