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摄山栖霞寺记[明]王世贞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摄山栖霞寺记
[明]王世贞
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②所未品也。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矣。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
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
(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
[注]①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②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       址:山脚
B.然所过诸岭多童         童:光秃
C.其阳为石塔           阳:外面
D.僧咸资汲焉。          资:依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与江相胶带而行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石莲花蹙沸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兹泉陆羽所未品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欲骄余以所不及见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
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
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
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译文:                                                                
(2)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译文:                                                                
(3)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译文: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山南)
2.(连词,表示修饰。A.介词,相当于“跟”、“同”;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同”。 C.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事物”;“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D.介词,可译为“用”“拿”;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用来”)
3.(作者认为,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与摄山栖霞寺同为“最著与最古”的寺庙)
4.(1)我叫来了驿站的主管官吏,向他探问前往摄山的道路,他认为路很难行。(每句1分)(2)和尚带着酒和茶跟随我们,我们游兴极浓时就饮酒,走路疲倦了就品茶。(每句1分)(3)你们所看到的不就是长江吗?我在龙潭驿时就已经饱览长江风光了。(每句2分)
附参考译文:
我于三月初一前往南京,从京口出发由陆路行走,走了将近一百里路,才到达龙潭驿。天下着大雨,我在山峰高耸、崖壁陡峭的山脚下穿行,紧贴着长江向前行进。在这样的道路上一共走了二十里。雨越下越大,长江和山峰的美景看起来就更觉得奇秀,美丽的景色不断呈现在眼前,让人应接不暇。喜悦自得,竟然忘却了衣衫鞋袜全被雨浸湿,水直往下滴。到达驿站时,同我的儿子王骐以及一个叫张元春的书生一起饮了一会儿酒。我叫来了驿站的主管官吏,向他探问前往摄山的道路,他认为路很难行,说:“道路艰险,而且下雨之后变得泥泞,还是不要去了吧。”但我的游兴大发,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挡我。
天亮时我们就起来,顺着昨天打听到的路径行走。这时,天刚破晓,天色微明,同雨过天晴后清新的山色相连,山间的小溪一夜之间水流暴涨,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但是所经过的山岭大多是光秃秃的,来到中间的山凹里,忽然发现许多苍松古柏之类的树木,这里就是摄山。沿大道走了几百步远,发现一座名叫栖霞的佛寺。寺院的右边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文是唐高宗撰写的,石碑的背面镌刻着“栖霞”两个大字,笔法雄健清丽,笔力飞动,想来是唐朝人的手笔。稍稍向东,踏着石阶一级一级向上走,就到了寺院的山门,一块石碑躺倒在地上,拂去了碑上的灰尘读了读碑文。再踏着石阶向上,同元春、骐儿一道,从大殿的后面打开左边的门走了出去,去探寻人们所说的千佛岩。千佛岩的南面是一座石塔,塔不太高,但四壁上所雕刻的金刚力士像,颇为精巧别致。石塔的左边是一个圆形的池子,一股泉水溢满池中,像一朵石莲花一样喷涌出来,寺院里的和尚都依靠这个泉池取水饮用,泉名叫品外泉。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泉水是陆羽不曾品评过的。
顺着千佛岩,沿着一条山涧向前走,山路蜿蜒曲折没有尽头,这时太阳已经升起,山间雾气渐渐消散,野草树木在阳光下显得苍翠葱茏、光亮润泽;大雨过后涧水猛涨,争抢着水道向下奔泻,那形状如同散乱的珍珠,那声音就像敲击玉石铿锵悦耳。寺院里的和尚带着酒和茶跟随我们,我们游兴极浓时就饮酒,走路疲倦了就品茶。不久,从中峰涧越过一座山岭,那两边的山崖陡直如同用刀截开的切口,叫做天开岩。两崖之间仅仅只一线宽,路虽然不算很高,但陡峭危险,站不住脚,十分可怕。本想要从这里登上顶峰,但再也没有力气了。天开岩的西侧,重重叠叠的山岭像起伏的浪涛直冲而下,散乱的山石交错地杂陈于其间,看上去就像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我的儿子游兴还很浓,又拉着张元春一道去攀登栖霞山的顶峰。他们回来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们想要用我未能到山顶亲眼目睹的景致在我面前引为骄傲。我对他们说:“你们所看到的不就是长江吗?我在龙潭驿时,就已经饱览长江风光了。”两个年轻人无言以对,只好去睡了。
如今普天下名山和宏大的寺庙,到处都有,但是名山和寺庙两者不能相得益彰。而其中最著名又最古老的,只有这座栖霞寺和济南的灵岩寺、天台的国清寺、荆州的玉泉寺而已。灵岩寺我在三十年前就去游览过一次,现在还像在梦境之中。如今我已到了垂暮之年,却又得以观赏了栖霞寺的胜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摄山栖霞寺记[明]王世贞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①,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③,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小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斯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③叠足:翘足,指不费吹灰之力。登垅断:垅断指断而高的冈垅,登垅断指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于娄公所  舍:留宿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今夫乾没氏之属 属:类  举酒属客   属:连接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终:结束    终期于尽   终:最后
D.言,身之文也     文:修饰    其文漫灭    文:碑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隐,自闭之义也             及其所之既倦      
B.今为小女子所知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不害其为廉                其孰能讥之乎         
D.君其以我故为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作者的一位姓李的朋友,代娄公求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为开端,借此引出作者对隐士的看法和对娄公的评价。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要到深山之中,蓬蒿之下,才算是隐居。
C.作者认为能初步懂得大道,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以隐居山林为小隐;而能做到把握操守,不被外物诱惑,喧寂两忘,所以以隐居朝市为大隐。作者进而强调隐居在朝市的人一定是大隐。
D.文章最后引用的韩伯休的故事旨在说明真正的隐士就不需要文饰,不需要求得显贵。言下之意,娄公的“隐”,不是真正的隐士;而士大夫喜欢娄公,是硬要为他写诗文而扬自己的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教战守策
苏轼(有删减)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辩,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究竟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           乘:趁着,趁(机)
C.天不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     渐:渐渐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要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木欣欣以向荣
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
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5.用“/”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
②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有开之使前者         开: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         修:学习,自修
C.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D.而至者鲜焉             鲜:少,很少
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修学道而不至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业精于勤荒于嬉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
(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译文: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译文: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译文: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①书
〔清〕侯方域
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尝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及仆稍长,求友金陵,,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噫,亦过矣。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②乎。”仆敛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执事含怒不已,仆诚无所逃罪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洶洶③,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驰书止之。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阴毒左计一至于此!仆今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敢述其区区,不宣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①阮光禄,即阮大铖,明末戏曲家。曾依附阉官魏忠贤,魏党事败,被罢官。明亡后,福王在南京即帝位,马士英执政,阮大铖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兵部尚书。他索贿敛财,镇压异己,对东林、复社诸人立意报复,大兴党狱。顺治三年因病发而死。②湔:(音煎jiān)洗刷。③洶洶:(音兄)惶惶不安。④不宣,即言不尽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大人送之曰 之:我      B.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 行:辈分
C.然不得不绝矣 绝:断绝    D.必至***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 宿:住宿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阮大铖并非君子的一组是   (   )
①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 ②执事含怒不已
③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       ④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⑤乃嫁祸而灭人之族   ⑥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侯方域与阮大钺曾同朝为官,两人相处得颇为融洽。但侯方域游历金陵时,并未拜访阮大铖。
B.阮大铖曾通过王将军结交侯方域,其目的是希望侯方域为自己说情,结果遭到了侯方域的拒绝。
C.侯方域认为阮大铖如果真想与天下名士结交,那就必须有所悔改,否则,必将遭到后人的鄙弃。
D.这封信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阮大铖并非君子,然后一层一层地指出阮大铖所做之事并非君子所为,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阮大钺。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3分)
②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改。(3分)
③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与友人彭雪涛书
于成龙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什不得一二。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痾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竟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长官之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节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鬻田屋,得百金                    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厘革                  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                        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                            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 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                 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能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3分)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4分)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