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崔思兢,则天朝,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家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之,投尸于洛水。行岌按,略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崔思兢,则天朝,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家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之,投尸于洛水。行岌按,略无状。则天怒,令重按。行岌奏如初。则天曰:“崔宣反状分明,汝宽纵之。我令俊臣勘,汝毋悔。”行岌曰:“臣推事不若俊臣,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臣必以为陛下试臣耳。”则天厉色曰:“崔宣若实曾***妾,反状自明矣,不获妾,如何自雪?”行岌惧,逼宣家令访妾。
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募匿妾者。数日,略无所闻,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思兢揣家中有同谋者,乃佯谓宣妻曰:“须绢三百匹,顾刺客***告者。”而侵晨伏于台前。宣家有馆客姓舒,婺州人,言行无缺,为宣家服役,宣委之同于子弟。须臾,见其人至台赂阍人,以通于告者。告者遂称云:“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台中惊扰。思兢素重馆客,不知疑。密随之,到天津桥,料其无由至台,乃骂之曰:“无赖险獠,崔家破家,必引汝同谋,何路自雪?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则亦***汝必矣。”其人悔谢。乃引思兢于告者之家,搜获其妾。宣乃得免。
(刘肃《大唐新卷•卷494》)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不赂而胜之之势。
B.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须臾,见其人至台阁赂阍人。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选出全是描写“同谋者”言行的一组
①先诱藏宣家妾。②侵晨伏于台前。③言行无缺。④至台赂阍人。 
⑤其人悔谢。⑥引思兢于告者之家。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发生在武则天时期的一件冤案:崔宣被人陷害谋反,几遭***身之祸。
B.御史张行岌开始处理这个案件时,找不到一点证据,最后逼着崔宣家找妾,终于为崔宣洗雪冤屈。
C.由于每次在家中暗地里商量的事情,诬告者都能很快知晓,崔思兢由此断定家里有内奸,于是将计就计,查出内奸,搜获崔宣的妾。
D.崔思兢假装不知情,像对待自家子弟那样,委派姓舒的馆客到御史台,买通看门人,向诬告者传递崔家要雇主刺客的假消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宣的妾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她被诬告者所收买,被藏起来,她能否被找出来,就成了办案的关键。
B.武则天开始相信诬告者的话,认为崔宣是谋反的,如果不是御史的坚持,崔宣早就被***了。
C.御史张行岌是一位以事实为依据、执法严明的法官,他始终不畏淫威,并亲自明查暗访。
D.崔思兢平素非常重情义,这次崔思兢对忘恩负义的馆客说,只要他能找出崔家的妾,就送给他五百缣让他养老,否则他必遭***身之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B 
3.D
4.C
5.⑴有人诬告他的堂兄崔宣谋反,(皇上)交给御史张行岌察究这个案子。
⑵陛下把这个案子交给我,我就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形。如果顺着陛下您的旨意随便族灭人家,这哪里是法官所应遵守的?
⑶崔家雇人刺***我,请让我把这件事上报给上级。
解析

1、就/竟然
2、没有委派
3、略
4、有畏惧,没有亲自明查暗访
5、略
参考译文:
崔思兢在武则天当政时,有人告他的堂兄崔宣谋反,于是武则天让御史张行岌审查这件事。告密的人先用引诱的手段藏起了崔宣家的妾,却说崔妾将要揭发崔的阴谋,崔宣就***了她,把尸体扔到了洛水中。张行岌调查后,一点证据也没查出。武则天很生气,命令重新审查。重新审查后,张行岌上奏内容仍像上次一样。武则天说:“崔宣造反的表现很清楚,你宽大放纵他。我要让来俊臣调查,你可别后悔!”张行岌说:“我推断事情不如俊臣,陛下委托我来办这事,我得掌握实情,如果只顺从旨意胡乱的族灭人家,哪里是执法官应信守的?我认为陛下一定是在考试我罢了。”武则天脸色严肃地说:“崔宣如果确曾***了妾,造反的情形自然就清楚了。不把他的妾找出来,怎么洗清自己?”张行岌害怕了,逼着崔宣家去寻找妾。
思兢于是在中桥南面北面,放了很多钱帛,悬赏广泛征求知道窝藏妾的人。但过了好几天,一点消息也没听到。可是他家每次偷偷商量的事,告密的人却都知道。思兢揣测家中有同谋的人,于是假装对崔宣的妻子说:“得用三百匹绢,雇刺客***死告密的人。”而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思兢就潜伏在御史府前。崔宣家有个门客姓舒,是婺州人,平时言行没有什么缺点,一直为崔宣家效劳。崔宣委派他办事就跟委派子弟一样放心。不一会儿,思兢就看见姓舒的那个人贿赂看门人,以便让他通报告密的人。告密的人于是说道:“崔家雇人刺我,请让我把情况上报给上级。”御史府中惊慌混乱。思兢一向器重这个门客,没怀疑过他。便偷偷尾随着他,到了天津桥,思兢估计他不会再到御史府去,就骂他说:“无赖阴险的獠子!崔家破家,一定供出你是同谋,看你有什么办法洗清自己!如果你侥幸能找出崔家的妾,我送你五百匹缣。回到家乡足够建成百年的基业。不这样做,那么你也一定会被***。”那个人又后悔又道歉,于是带着思兢到了告密者的家里,搜出了那个妾。崔宣才得以免罪。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崔思兢,则天朝,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家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之,投尸于洛水。行岌按,略无】;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①,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蔚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②,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
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③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刨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④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注]①棨戟(qǐjī):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②如信臣: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③畿(gāo):盛弓箭和铠甲的口袋。
④析珪: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按爵位高低,分颁珪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敕晓不改,遂格***广敕晓:奉皇命晓谕。
B.怨恨之师,难复责功 责功:要求(他们)有功劳。
C.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泄用:杂用,轮换交替调用之意。
D.超受大恩,牧养不称牧养:治理教化(一方)。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C.造作水排,铸为农器 D.威侮二垂,陵虐中国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在建武元年中三次升迁,被皇上委以重任。在当时政权还不很稳定的情况下,杜诗为天下安定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B.杜诗在任南阳太守时,一方面诛暴立威,一方面发展生产,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父母官。
C.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一是:他理解守边将领长期在外,已有怨愤情绪,都希望能到内地郡中任职。为朝廷计议,他愿意让出职位。
D.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二是:自己长期担任要职,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也有不称职的地方。于是上疏奏自动要求降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
译文:
C.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之案:立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  B.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何以识黄昌邪D.昌乃出足示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②悉收其家,一时***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译文:
⑵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奄至广都 奄:忽然
B.以殄百姓 殄:通“腆”,使……好
C.亮教答曰 教:指上对下的告逾
D.思惟背亲舍德惟:希望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碗见推之后 见推:被审讯罪状
B.呼问占梦赵直 占梦:根据梦中情景预测吉凶
C.举茂才,琬固让刘邕茂才:即“秀才”。后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D.后事宜以付流后事:指诸葛亮的丧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表示受任官职的一项是()
A.除广都长B.辟琬为东曹掾 C.举茂才  D.迁为参军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成为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②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③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④背亲合德,以殄百姓 ⑤丞相亮开府,辟琉为东曹掾 ⑥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A.①④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③⑥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主刘备出访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喝得大醉,要给他定罪,但诸葛亮为他求情,说他是国家的人才,不是方圆百里的小才。
B.蒋琬被免职以后,曾问赵直占梦,得知主公一定会秉公办事,这是大福将至的预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即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D.蒋琬深得诸葛亮赏识与器重,以州中小吏而最终成为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重要的原因是他处理政事以大体为重,而不追求表面形式。
6.翻译下面几句话。
(1)以是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译文:。
(2)公琰託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辽史》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贼弃所掠而遁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宋史•列传一O四》)
[注] 束湿:本义为捆扎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也比喻行为严急苛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伤:伤口。
 B、趣京师者护以出 趣:去、往。
 C、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贷:宽恕。
 D、何为只若是行遣 遣:遣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纲舟无得宿境内 无得:不能。
 B、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谠论:正直的言论。
 C、辄逞异意,睥睨万乘 睥睨:窥探。
 D、如其不然,天岂***无辜耶 不然:不这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①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①为蔡卞所陷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趣京师者护以出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伯雨年少时就已经能文能武,表现出与众不同。主持雍丘县期间,政绩突出,尤其表现在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得入境这件事情上。
B、任伯雨在徽宗即位不久,敢于揭发长期把持朝政的章惇。他在做谏官的半年时间里,上疏108份,表现了刚直不阿、敢于斗争的精神。
C、任伯雨秉公直谏,使大臣们极为畏惧,徽宗也为此而担忧,密谕让他少谏或不谏,可他仍然忠心直谏,最后却因为党事被革除官职。
D、任伯雨因直谏遭致奸臣陷害,自己被革职,仲子申先下狱,但他置这一切于不顾,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最终得以昭雪被重新起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
译文:
(2)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