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问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拔:提拔
B.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发:召集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第:只是
D.尽以家赀为军费赀:钱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无一人一骑入关,②言力赞从天祥之请
B.①尽家赀为军费②弘范遂客礼见之
C.①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②乃书所过零丁洋诗
D.①丞相怒拘,北至镇江②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文天祥赤诚爱国与忠贞不屈的一组是    (    )
A.①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②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B.①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②帝亲拔为第一
C.①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D.①尽以家赀为军费②吾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B.于是倾尽家财做军费,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参加抗敌,他的好友劝阻他,但是他坚决抗战。
C.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参加抗敌,为此不惜倾尽家财做军费,是为了能唤起更多的人响应参与到抗敌的行动。
D.文天祥被捕之后,元世祖被他的忠肝义胆锁感动,不忍心***害他,在别人进言后才下决心***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D.
小题:B.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解析

小题:A (选拔)
小题:D 之;都是代词,他,带文天祥。A、是定语后置标志,无义/代词,…的人。B、介词,于把/介词,用/。C、与:介词;和/动词,给。
小题:D.①是赤诚爱国,尽出家财;②是忠贞不屈,从容就义。
小题:B. (“倾尽家财做军费”是在召集豪杰和好友劝阻之后,时间点错位。)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
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只是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班,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屡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相爱生也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事恶其贫
夫赵强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谊论》
北宋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过错。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小题4: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安
蒲松龄
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白:“报马来。”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①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②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③,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入,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④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顾得志之况味,不过须臾;词林诸公,不过经两三‘须臾’耳,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有删节)
注①绐(dài):哄骗。②措大:过去对贫寒读书人的轻慢称呼。③惝怳:恍惚,神志不清。④嗒(tà)然:失魂落魄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怒,骤起扑之骤:急忙。
B.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唱:写名字。
C.时作一得志想想:梦想。
D.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用火烧毁。
小题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子安翘盼金榜题名之写照的一组是   (   )
①痛饮大醉,归卧内室
②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
③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
④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
⑤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
⑥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
A.①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热衷功名的王子安,久困考场多年,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使得他在放榜前,先用酒将自己麻醉,以逃避等待结果时的煎熬。
B.“草木皆惊”,形容情绪紧张。意谓但有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报马到来,这种变态心理,实在可怜可悲可笑。
C.王子安梦中想到的是“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这说明当时的士子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
D.王子安本是视青紫如拾芥的名士,偏偏屡考不中。乡试后,为求精神解脱,他喝得大醉如泥,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体心灵的扭曲和摧残人性的本质。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3分)
译文:
(2)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4分)
译文:
(3)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黄山记
清朝 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1),遂浴黄山之汤泉(2)、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3)。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4)。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5),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6)。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7),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人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黄山有前、后海之名(8),左右视,两海并见。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9),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10),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11),上光明顶(12),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13),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幸松针铺地二尺厚,甚软,可坐。晚至狮林寺宿矣(14)。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15)。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惜未挈长绳缒精铁量之,果若千尺耳。”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16)。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17)。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18),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下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阬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慓无益(19),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20),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21),信然。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22),至云谷(23),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释:  (1)白岳:山名,在安徽省休宁县。位于黄山之南。奇峰四起,绝壁回环,险峻而清奇。乾隆帝誉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2)汤显:即温泉,在山下。泉水清润纯净,无硫磺气。(3)慈光寺:在朱砂峰下,一名朱砂庵。明万历年间僧普门改建,称法海禅院,寻敕封护国慈光寺。(4)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5)云巢:在文殊院下,为前海一石洞。(6)文殊院:寺名,在玉屏峰前。明普门和尚至此,云在代州时梦见文殊坐石情景,与此境合,遂构文殊院。遗址今为玉屏楼。(7)混沌: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元气状态。此指笼罩在云雾之中。(8)前、后海:黄山多云海,因称南为前海,北为后海,中为天海,加上东、西海为五海。(9)百步云梯:莲花峰下小道,最险处约百步,下临绝壑。(10)大鳌鱼:指鳌鱼背,在鳌鱼峰前。酷似鳌鱼,张口向海螺石。(11)丹台:炼丹台,在炼丹峰前,宽广可容万人。传为浮丘公为黄帝炼丹处。台上有炼丹灶,台下有炼丹源。(12)光明顶:黄山主峰之一。状如覆钵,无所依傍,山顶平坦。(13)莲花峰:黄山最高峰。山形如初绽莲花,绝顶方圆丈馀,名石船。天都峰:黄山主峰之一。峰顶平如掌,有石洞。古人尊之为天帝神都,故名。(14)狮林寺:即狮子林,明建,在狮子峰下。(15)始信峰:在黄山东部,峰凸起在绝壑上。峰上有接引崖,崖壁有裂隙,搭桥渡之。下有古松,名扰龙松。(16)清凉台:在狮子峰下,为观日出,铺海之地。(17)芟(shān)夷:割除。(18)鹘(liǘ)突:模糊不清。(19)惴(zhuì)栗:恐惧。(20)托孤寄命:以后代及生命相托。语出《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这里比喻把一切都交托给背他的人,听之任之。(21)胆为云。语出《淮南子精神训》:“故胆为云。”注云:“胆,金也。金石,云之所出,故为云。”(22)白沙矼(gāng)在后山皮篷与云谷寺之间,沙色纯白,与四周山色迥异,故名。(23)云谷:寺名,在香炉峰下。寺周有灵锡泉、江丽田弹琴处等胜迹。
  文本简析本文作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
  黄山又名黟山,有三十六峰、二十四溪、十二洞、八岩,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黄山奇景在明清两代文人笔下熟闻习见。袁枚这篇游记采取了传统的写法,依游历先后逐一展开,而着重写三天所见。在下笔时,紧紧扣住黄山最引人入胜的景物:怪松、云海、奇峰,作细微具体的描写,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全方位地进行渲染,使人读后充满新鲜感,不觉得与前人所记重复。
  袁枚游黄山写了几十首诗,如《坐光明顶上老僧送茶至》云:“风吹帽落带绕颈,履踏苍苔湿至胫。……众岭森罗脚底来,凭我姿餐如列鼎。”又如《宿狮子林晨起登清凉台看云铺海》云:“一匹布将大地裹,千条练许山灵分。”又如《到西海门看落日山中藏山颇似天台琼台》云:“娲皇炼石石无用,秦王驱山山太重。一齐放向西海门,棱棱万古犹飞动。”莫不笔酣墨舞,极尽铺张之能事,读之耸人心目。同样写黄山,文素净简洁,纯用比喻、白描;诗奇诡激荡,夸张突兀。袁枚诗与文风格之不同,于此可以略见。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胜:尽。
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族:品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吾尝终日而思矣
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家人以肩舆相迎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的仄险。
B.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农。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描写黄山的景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2)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
(3)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下题。
程昱传
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①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②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魏书曰: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及兖州反,赖昱得完三城。於是彧以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昱本名立,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三国志•魏志•卷十四•程昱传》)
注:①望:敬仰 ②匹夫之雄:匹夫之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祖临兖州,辟昱辟:征召
B.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执:拘捕
C.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绝:堵住
D.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 然:这样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太祖”“曹使君”都是指曹操。曹操征伐徐州,兖州守将张邈等反叛,投降了吕布,兖州属地纷纷响应,唯有鄄城、范县、东阿没有反叛。
B.程昱与荀彧同守鄄城,荀彧认为在此危急存亡时刻,只有深受百姓敬仰的程昱能劝说范县县令靳允坚持固守,方能使吏民团结一心,坚守城池。
C.太祖认为在保全三城中,全靠程昱一人的功劳,因此非常感激器重他,于是提拔程昱任东平相,太祖自己驻扎在范县。
D.程昱原来叫程立,他曾经梦见自己登上泰山双手捧日并告诉了荀彧,荀彧把这件事禀告了太祖,太祖认定程昱就是自己的心腹之人,给他改名叫程昱。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4分)
(2)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