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
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将曰…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
D.噫!我固无恙祸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B.
C.D.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
(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①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失掉了。
②皇上已带领军队渡过黄河,擂鼓呐喊着直接冲向他们的阵地。
解析

小题1:A项“语”,告诉。B项“委”,丢弃。C项“识”,知晓。
小题2:

小题3:①说的是朱棣陈述居庸关的重要地位,②说的是朱棣针对居庸关的形势所作的比喻,⑥说的是朱棣有计谋。排除这三项。
小题4:“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有误,应是宋忠手下的间谍被捕,所以朱棣知道了宋忠的计策。
小题5:
(1)

(2)

参考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抢劫掠夺,居住在这里的人偷偷跑出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路险峻,是北平的要害之地,一百个人守在这里,一万个人也无法图谋这里。现在俞瑱得到了这里,便利已经让他拥有了,看形势我们一定要攻占这里。就好像民宅的后门,怎么能容许放弃,而将其给盗贼呢?现在应该趁他刚到,同时又在抢劫掠夺,人们对其还没有顺从(而攻占居庸关),这样就可以很轻易地占领这里;如果放纵俞瑱而不攻占这个地方,等对方增加兵力防守这里之后,就很难攻占了。”于是命令徐安前往讨伐。徐安攻打并占领了俞壑,应该替他们报仇。将士们听了这些话,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这件事,就让他们的家人做前锋,使用他们以前的旗帜。众人远远看见旗帜,发现他们的父兄子弟都在,高兴地说:“啊,我本来没有什么,是宋都督骗我,差点被耽误!”于是倒戈来投奔。宋忠手下其他的人,仓猝列阵。阵形未稳,皇上已带领军队渡过黄河,鼓噪着直接冲向他们的阵地。宋忠大败,逃奔进城。我军乘胜进入,宋忠藏在厕所里,搜查时抓到了他。同时抓获俞瑱,在阵前斩***了孙泰,其他的人都投降了。
众位将领抓获宋忠后很是高兴,皇上说:“宋忠本就是个庸才,靠嘴巴能说取得信任,阿谀奉承奸恶之人,用财物贿赂得到官职,刚执掌兵权就开始骄纵,这样的使人迷惑的小人,只能把他看作狐狸老鼠之辈,只是胜了他,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各位将领都叩首说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日:“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日:“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B
C  
D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
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人
B.故常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C.仲达出兵之拒:抵御
D.夫军无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之。鱼已长丈余。
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红色 ②:粪土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易其弊衣弊:破旧
B.女觉遽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
C.  D.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面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观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未尝人荐举干:请求
B.初以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哗讦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亲尊礼之身:自己。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
① 民岂乐为盗哉
② 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③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④ 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 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⑥ 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
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候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虽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为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梁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日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 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a):人名。④絺绤(chi xi):葛布的统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即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为守领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⑤ 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等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的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