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健少端重,与同邑阎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氏之传。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健少端重,与同邑阎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氏之传。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成化初,修《英宗实录》。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清宁宫灾,太监李广有罪自***。健与李东阳、谢迁疏言:“古帝王未有不遇灾而惧者,向来奸佞荧惑圣听,贿赂公行,赏罚失当,灾异之积正此之由。今幸元恶殄丧①,圣心开悟,而余慝未除,宿弊未革。伏愿奋发励精,进贤黜奸,明示赏罚,凡所当行,断在不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健等力谏,仅寝祠额。南北言官司指陈时政,频有所论劾,一切皆不问。国子生江瑢劾健,东阳杜抑言路。帝慰留健、东阳,而下瑢于狱。二人力救,得释。十三年四月,大同告警,京师戒严。兵部请甄别京营诸将,帝召镇远侯顾溥督团营。时帝视朝颇晏,健等以为言,颔之而已。十四年秋,帝以军兴缺饷,屡下廷议。健等言:“天下之财,其生有限。今光禄岁增供数十倍,诸方织作务为新巧,斋醮日费钜万,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而内府取入,动四五十万,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土木日兴,科敛不已,传奉冗官之俸薪,内府工匠之饩廪,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动,不知何以应之?望陛下绝无益之费。躬行节俭,为中外倡、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讲求革弊之策,天下幸甚。”明年四月,以灾异陈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数事。及冬,南京、凤阳大水,廷臣多上言时务,久之不下。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帝皆嘉纳。
--(《明史•刘健传》)
注:①殄丧:灭亡。殄,灭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旋:等待
B.时帝视朝颇晏晏:晚、
C.迟诸方织作务为新巧务:一定
D.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毕:全、都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刘健为人“端重”的一项是(   )(3分)
①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②帝慰留健、东阳,而下瑢于狱。二人力救,得释。
③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④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⑤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
⑥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健等力谏,仅寝祠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刘健自幼正直稳重,择友而交,拜薛氏为师。平时不喜交游,常常闭门读书,研究历史,有经国济世之志。
B.太监李广畏罪自***后,刘健和李东阳、谢迁向皇帝进言革除宿弊,并力谏皇上不要赐予祭葬的旨文和匾额的文字,只为李广坟墓题字
C.刘健居官清正敢言,得到皇帝信任,为皇上所敬畏。当有人弹劾刘健时,皇帝反而安慰挽留刘健,将进言者关进监狱。刘健等再三为进言者求情,该人才得以释放。
D.刘健注意国家财政现状与百姓的疾苦,力主内廷节俭,控制贵戚巧取豪夺,革除宿弊,造福天下。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2)科敛不已,传奉冗官之俸薪,内府工匠之饩廪,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
答案
小题1:A  (旋:不久)
小题1:B、(根据文意,“端重”的意思应是“端正持重”)
小题1:C(“为皇上敬畏”不合文章意思)
小题1:(1)他谢绝交游,关锁门户读书,人们都认为他木讷倔强。
(谢、键、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苛捐杂税不能停止,传奉官和冗官的俸禄,内府工匠的薪资,一年一年地增加,一月一月地积累,没有穷尽的日子,国家财力怎么能不匮乏?
(科、饩廪、匮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解析
附:刘健字希贤,是洛阳人氏。刘健少时品行端正,行为持重;与同乡阎禹修、白良辅交游,得到河东薜氏的指教。刘健在天顺四年考中进士,后任庶吉士,授为编修。他谢绝交游,关锁门户读书,人们都认为他木讷倔犟。然而,他掌握了许多古代道理,有治理天下、拯济百姓的大志。咸化初年,编纂《英宗实录》。刘健学问精深纯正,为人庄重严肃,敢于说公道话,期许自己担当天下大任。清宁宫发生灾祸之后,太监李广畏罪自***。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上疏:“帝王没有不遇到灾难就惧怕的,自古以来,奸佞小人就惑乱圣听,贿赂公开地流行,致使奖赏处罚失去恰当的尺度,灾祸异端的酝酿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现在幸而首恶灭亡了,圣上虽然拨开了迷雾,但是残余的社员根还没有消除,积久的弊端还没有革净。敬请您振作精神,提拔贤能之人,罢黜奸佞小人,明确地昭示赏罚,凡是应当推行的事,要当机立断,不要迟疑。不要再因袭旧的做法,而留下日后的悔恨。”皇帝正赞赏他的谏言,而李广的同党蔡昭等不久向皇上讨取祭葬的旨文和匾额文字。刘健等极力谏诤,要皇上不要给李广的坟墓题字。各地对官场的言谈也都指陈当时的当政者,多有议论弹劾之处,皇上一切都不过问。国子生江熔弹劾刘健,李东阳阻断了刘健的言路,皇上却安慰挽留刘健,将进言的江熔关进了监狱。经过刘健、李东阳的极力相救才得以获释。十三年四月,大同告知有警,京城戒严。兵部请求鉴别京中各营之将,皇上召来镇远侯顾溥督察团营。当时,皇上到朝的时间很晚,刘健等提的建议,他只是点点头而已。十四年秋,皇上因扩充军队缺少粮饷,多次当廷斥责大臣。刘健等说:“天下的财物,生成是有限的。现在,仅皇上赐给的俸禄每年增加数十倍,各地方官员穿的用的一定要新颖精巧,斋醮每天耗费万万;太仓里储备的钱粮,不够给前方兵士发饷。可是内府的支出,动辄四五十万。皇亲国戚求得土地、夺取盐税,也用数千万计算。土木工程一天一天地兴建,苛捐杂税不能停止,固定的俸禄,内府工匠的薪资,一年一年地增加,一月一月地积累,没有穷尽的日子,国家财力怎么能不匮乏?现在陕西、辽东边境战患正勤,湖广、贵州的军队相继建立功勋,不各用什么来应酬这些?希望陛下不要无所事事,要亲自实行节俭,为的是在朝廷内外都提倡节俭。而今各位大臣都能向您敬献诚意,宣讲并寻求革除弊端的办法,这是天下的大幸运。”第二年四月,因灾异宣讲勤政、节约财物费用、免除斋醮、公正赏罚等事。到了冬天,南京、凤阳发生大水,廷臣中有很多向朝廷进言时务的,这些进言,好久不能停息。刘健因极力陈述怠于正事的过失,请求勤听臣下之言,振兴纲纪,受到赞赏和采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健少端重,与同邑阎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氏之传。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本文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任填两个)。李密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周门人方之游夏 ________      (2)后刘终,服阕   ________
(3)孔明言教何碎   ________      (4)华善之          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密以祖母年高问征夫以前路
B.有暇则讲学忘疲他植者则不然
C.齐桓得管仲而霸秦师轻而无礼
D.士之有名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
标山记
(元·张养浩)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①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伫,势陂陀②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
泰定甲子三月,命童携酒肴,偕馆客清江谕仁本登焉。始有小劳,既戾其上,神超气逸,身欲羽飞。环视众山,手若可即。其联岩属巘③,盛于东南,而微***于西北。诸支流之水,萦络交碧,练横绳引,析而复合。盖郊外可登眺者,莫此胜焉!
尝欲构亭其上,时杖履往来,以豁心目,因仍未暇。既而坐洞屋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其清欢雅思,悠悠而集,若世若形,两忘其所恃。加以烟岚坌涌,相与冥合,窅乎④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
于是,仁本举酒相属曰:“乐其哉,公之游乎,殆不可以无记!”遂书而贻之。
[注]①童:山无草木。②陂陀:不平。③巘:山峰。④窅乎:深远的样子。
小题1:“表山”得名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2:文中最能体现“标山”山色特征的词语是             、             。(2分)小题3:对第二段末“莫此胜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比标山再好的啦B.没有一处名胜可游玩
C.这里找不到一处名胜D.这里的山不能胜任啊
小题4: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就本文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属      如     愀然     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顺流而东也”中“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侣鱼虾而友糜鹿B.火尚足以明也
C.秋水时至,百川灌河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小题3:下列句子中和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句是(   )(2分)
A.而今安在哉B.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为其然也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三国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1分)
小题6:“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填战役) 的往事。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3分)
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③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④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⑤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 ②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③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④亢亢:指骡子的脊骨高。   ⑤帑:音 tǎng,库房。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向    质    果   缘
小题2: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自追及,告以不堪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D.闻公欲以嫁女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驵舞秤权阴厚整”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子与猾驵计B.则或咎其欲出者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小题5:危整对驵的态度是                                    ;事例中三人的共同品质是                                 。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
及山涛薨,以舒领司徒,有顷即真。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以年老,每称疾逊位。中复暂起,署兖州中正,寻又称疾。尚书左丞郤诜与舒书曰:“公久疾小差,视事是也,唯上所念。何竟起讫还卧,曲身回法,甚失具瞻之望。公少立巍巍,一旦弃之,可不惜哉!”舒称疾如初。后以灾异逊位,帝不听。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
——选自《晋书·列传十一》,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振其匮乏振: 救济
B.多出众议之表表: 外,与“里”相对
C.以舒领司徒领: 带领,率领
D.每称疾逊位逊: 让,退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作《师说》以贻之
B.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在州三年,以简惠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D.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时,魏舒马上站出来表明自己就是当郎官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度自信。
B.魏舒在后将军钟毓与下属的射箭比赛中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能对自己没有识才而感到抱歉也表现了钟毓的磊落胸怀。
C.魏舒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受文帝器重,认为他就像衣服的衣领和袖口一样堂堂正正,可做众人的表率。
D.魏舒仪表堂堂,大智若愚,为人正直。虽建立了巍巍大业,但是也并不因此窃取高位,几经辗转辞去官职。
小题4:文言文翻译断句。(10分)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3分)
②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2分)
③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3分)
(2)用斜线“/”给下列划“    ”线的文字断句。(2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①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②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皋陶:人名,舜时的司法官。②易:治。
分 人 以 财 谓 之 惠 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 为 天 下 得 人 者 谓 之 仁 是 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