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汜南(驻军)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做边邑)
C.焉用亡郑以陪邻(赔偿)D.阙秦以利晋(使……减少)
小题2: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行李之往来②今日之事何如?
B.①夜缒而出②秦王还柱而走
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吾其还也②吾令人望其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在战争中曾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晋秦联合围攻郑国的直接原因。
B.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 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C.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地焦急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 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傲横态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但对“退
秦师”的前因后果做了详细交代。
D.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 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渐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9分,每句3分)
①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①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 (3分)
②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  (3分)
③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
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3分)
解析

小题1:增加
小题1:(B修饰。A主谓问助词/助词,的。C依靠/趁着。D加强语气/代词)
小题1:(文章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略的交代)
小题1: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宝绘堂记(苏轼)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结髦:编织
B.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锻炼:指体育锻炼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薄: 轻视
D.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留:滞留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然为人取去B.①虽微物足以为乐
②而求文以为记②而乐之终身不厌
C.①亦聊以寓意焉耳D.①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
②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              ②岂不欣然接之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B.轻死生而重于画,
C.屏远声色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等整句,加之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引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登传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①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②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蛮貊:我国古代对南方和东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②丞相:指秦桧。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民丐留不获丐:赐予
B.登条十余事告之条:项目
C.谋中以危法中:中间
D.属登母死舟中属:恰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B.①②⑤
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朝廷下诏押送他去静江府监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地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译文                                     
(2)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无功,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课功殿,明赏罚课:考核
B.擢太子率更令擢:提拔
C.楚客等恶其言切切:恳切
D.朝有论著辄豫豫:通“与”,参与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B.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乃奏记求罢去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
子玄请于执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臣子)随便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授予官职不是恩惠。
B.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
C.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
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能统一。
D.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朝廷虽然重用他的才能,但却鄙薄他的为人。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弓马便:熟习。
B.简精兵三万简:挑选。
C.以逼东都逼:逼近。
D.世充却还却:表示转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众归密其孰能讥之乎
B.王世充以东都食尽引以为流觞曲水
C.所得军资纵一苇之所如
D.将军张童儿告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5分)
译文: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7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1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2。’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
①工:官吏。
②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蹶(guì),动。泄泄(yì yì),多言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平治天下平治:使……太平,治理好
B.而仁覆天下矣覆:覆盖,遍及
C.丧无日矣丧:灭亡
D.言则非先王之道者非:不是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以规矩君子所以异于仁者,以其存心也
B.责难于君谓之恭仲尼岂贤于子乎
C.不仁而在高位非其鬼而祭之
D.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借用规矩成方圆、六律对于正音的重要性,来说明行仁政对于平治天下的重要性。
B.从本文可以看出,只要有好的政治,推行先王之道,就不会犯错误。
C.本文运用类比来说明,复行先王仁政,仁德就会遍布天下百姓。
D.本文指责了不相信国君能行先王之道的人,这体现了儒家“人人心中皆有仁义”的观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