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 分。其中,选择题6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太湖石记白居易①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 分。其中,选择题6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太湖石记
白居易
①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②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③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④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⑤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⑥会昌三年〔37〕五月丁丑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达人,皆有所嗜达:通达
B.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臭:气味
C.罗浮、天竺之徒次焉族:门徒,徒弟
D.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委:抛弃、舍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
B.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C.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D.游息之时,与石为伍。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小题3: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
小题4:请分条概括白居易在文章中启示我们鉴赏太湖石的方法?(4分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3分)
译文:                                                                   
(2)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4分)
译文:                                                                   
(3) 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C.. (族:类别)
小题2:D (A助词,的/取独,不译;B介词,用/副词,已经;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介词,和、跟、同)
小题3: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
小题4:①注入想象。②不同时令去看③不同角度去看④善于比附。
小题5:(1) 在他的城东宅邸、城南别墅,有序地陈列着,于是他的奇石多么丰富啊!。
(2) 我曾经跟牛公近距离地仔细观赏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谈论: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的吗?
(3) 这些石头,如果不刻上记号,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内,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能知道是谁的石头呢?
解析
参考译文: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皇甫谧嗜好读书,嵇康嗜好鼓琴,陶渊明嗜好喝酒,当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头。石头没有文字也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跟书、琴、酒三种东西都不相同,而牛公却那么嗜好,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只有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过去我的朋友李生约说过:“东西如果能够适合我的志趣,它的用处就多了。”这话说得非常正确,就是说,称心合意的就好。因而,牛公之所以嗜好石头,就可以知道了。
牛公在河洛地区做司徒时,治家没有珍贵的财产,十分清贫,只有在城东购置一所邸宅,城南经营一处别墅,像宫宇一样精心修葺,谨慎地选择宾客,不搞无原则的附和,遵守传统道德,不拉帮结派,游玩休憩的时候,跟石头在一起。可供玩赏的石头有各种类别,太湖石是甲等,罗浮石、天竺石之类的石头都次于太湖石。现在牛公所喜爱的是甲等的。在此之前,牛公的手下官员,很多镇守在各地,知道牛公的心中,只有奇石才是他的喜好,因而广为搜寻,把奇珍瑰宝一样的石头向他缴纳、进献,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接连不断有人送来。牛公对于奇石这东西,独独不予谦让,都收下了,在他的城东宅邸、城南别墅,有序地陈列着,于是他的奇石多么丰富啊!
这些石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盘曲转折,美好特出,像仙山,像轻云;有的端正庄重,巍然挺立,像神仙,像高人;有的细密润泽,像人工做成的带有玉柄的酒器;有的有棱有角、尖锐有刃口,像剑像戟。又有像龙的有像凤的,有像蹲伏有像欲动的,有像要飞翔有像要跳跃的,有像鬼怪的有像兽类的,有像在行走的有像在奔跑的,有像攖取的有像争斗的。当风雨晦暗的晚上,洞穴张开了大口,像吞纳乌云喷射雷电,卓异挺立,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当雨晴景丽的早晨,岩石山崖结满露珠,像云雾轻轻擦过,黛色直冲而来,有和善可亲堪可赏玩的。黄昏与早晨,石头呈现的形态千变万化,无法描述。概要地说,就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弯弯曲曲,丛聚集缩,尽在其中。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块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间就可以看过来,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这就是所以使牛公称心合意的地方。
我曾经跟牛公近距离地仔细观赏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谈论: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的吗?是混沌凝结之后偶然而成为这样的?然而自从石头形状形成以来,不知道经过几千几万年,或者委身在海的一隅,或者沉在湖底,高者仅有数仞,重量近千钧,一旦不用鞭赶自己来了,没有腿也到了,争奇呈怪,成为牛公眼中之物;对它们牛公又像对待宾客朋友一样对待,像看待贤哲一样看待,像对宝玉一样重视,像对儿孙一样疼爱,不知道是牛公专心专意召唤来的吗?是让这些稀罕的东西有所归宿吗?谁不为此而来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太湖石有大有小,牛公将它们分作四等,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分别刻在石头的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等等。啊呀呀,这些石头,如果不刻上记号,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内,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能知道是谁的石头呢?写作这篇文章是要让将来跟我一样爱好石头的人,看到这些石头,读到这篇文章,知道牛公嗜好石头的原因。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日记。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 分。其中,选择题6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太湖石记白居易①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选做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明代大儒王阳名,名“守仁”,字“伯安”,号“阳名”。据说他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出自《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意思是说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智慧,他的智慧足以使他达到某种境界的,,但如果他不能以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那种境界,也一定会丧失那种境界。”
小题1:古人的名字在寓意上往往是有联系的,请结合王阳名的名字说说长辈给他取这个名字所寄寓的希望(4分)
小题2:请另举一人,并分析其名与字所寄寓的含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苏氏族谱亭记 (宋)苏 洵
匹夫而化乡人者,吾闻其语矣。国有君,邑有大夫,而争讼者诉于其门;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乡人有为不善于室者,父兄辄相与恐日:“吾夫子无乃闻之!”呜呼!彼独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积之有本末而施之有次第邪?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乡党邻里也。乃作苏氏族谱,立亭于高祖墓茔之西南,而刻石焉。
既而告之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
岁正月,相与拜奠于墓下。既奠,列坐于亭。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日:“是不及见吾乡邻风俗之关矣。自吾少时,见有为不义者,则众相与疾之,如见怪物焉,栗焉而不宁。其后少衰也,犹相与笑之。今也则相与安之耳。是起于某人也夫。某人者,是乡之望人也,而大乱吾俗焉。是故其诱人也速,其为害也深。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赀田而欺其诸孤子也,而孝弟之行缺。自斯人之为其诸孤子之所讼也,而礼义之节废。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之笃于声色而父子杂处、欢哗不严也,而闺门之政乱。自斯人之渎财无厌、惟富者之为贤也,而廉耻之路塞。此六行者,吾往时所谓大惭而不容者也。今无知之人皆曰:某人,何人也,犹且为之。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修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戒族人焉。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予闻之惧,而请书焉。老人日:“书其事而阙其姓名,使他人观之,则不知其为谁,而夫人之观之,则面热内惭,汗出而食不下也。且无彰之,庶其有悔乎!”予日:“然。”乃记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而化乡人者化:教化,感化
B.则老者字之字:抚养,养育
C.其后少衰也少:减少
D.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货:财物,钱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争讼者诉于其门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日   其皆出于此乎
C.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私以戒族人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国有君,邑有大夫B.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
C.是州里之大盗也D.而夫人之观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中的乡里“匹夫”既有学识,更有美德,深刻影响了乡里的人心风俗,实为乡里君子。
B.文章从乡里君子写起,表明苏氏作谱立亭并且刻石为纪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苏氏的繁衍生息。
C 与首段“匹夫”照应,“某人”名为“乡之望人”,实乃乡里风俗变坏的罪魁祸首,对比鲜明,结构严谨。
D.本文虽是一篇行文生动的记叙文,但抒情议论突出,内涵丰富,主题深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3分)
                                                                       
(2)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3分)
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湖石记
白居易
①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皇甫谧嗜好读书,嵇康嗜好鼓琴,陶渊明嗜好喝酒,当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头。石头没有文字也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跟书、琴、酒三种东西都不相同,而牛公却那么嗜好,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只有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过去我的朋友李生约说过:“东西如果能够适合我的志趣,它的用处就多了。”这话说得非常正确,就是说,称心合意的就好。因而,牛公之所以嗜好石头,就可以知道了。
②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牛公在河洛地区做司徒时,治家没有珍贵的财产,十分清贫,只有在城东购置一所邸宅,城南经营一处别墅,像宫宇一样精心修葺,谨慎地选择宾客,不搞无原则的附和,遵守传统道德,不拉帮结派,游玩休憩的时候,跟石头在一起。可供玩赏的石头有各种类别,太湖石是甲等,罗浮石、天竺石之类的石头都次于太湖石。现在牛公所喜爱的是甲等的。在此之前,牛公的手下官员,很多镇守在各地,知道牛公的心中,只有奇石才是他的喜好,因而广为搜寻,把奇珍瑰宝一样的石头向他缴纳、进献,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接连不断有人送来。牛公对于奇石这东西,独独不予谦让,都收下了,在他的城东宅邸、城南别墅,有序地陈列着,于是他的奇石多么丰富啊!
③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这些石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盘曲转折,美好特出,像仙山,像轻云;有的端正庄重,巍然挺立,像神仙,像高人;有的细密润泽,像人工做成的带有玉柄的酒器;有的有棱有角、尖锐有刃口,像剑像戟。又有像龙的有像凤的,有像蹲伏有像欲动的,有像要飞翔有像要跳跃的,有像鬼怪的有像兽类的,有像在行走的有像在奔跑的,有像攖取的有像争斗的。当风雨晦暗的晚上,洞穴张开了大口,像吞纳乌云喷射雷电,卓异挺立,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当雨晴景丽的早晨,岩石山崖结满露珠,像云雾轻轻擦过,黛色直冲而来,有和善可亲堪可赏玩的。黄昏与早晨,石头呈现的形态千变万化,无法描述。概要地说,就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弯弯曲曲,丛聚集缩,尽在其中。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块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间就可以看过来,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这就是所以使牛公称心合意的地方。
④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我曾经跟牛公近距离地仔细观赏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谈论: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的吗?是混沌凝结之后偶然而成为这样的?然而自从石头形状形成以来,不知道经过几千几万年,或者委身在海的一隅,或者沉在湖底,高者仅有数仞,重量近千钧,一旦不用鞭赶自己来了,没有腿也到了,争奇呈怪,成为牛公眼中之物;对它们牛公又像对待宾客朋友一样对待,像看待贤哲一样看待,像对宝玉一样重视,像对儿孙一样疼爱,不知道是牛公专心专意召唤来的吗?是让这些稀罕的东西有所归宿吗?谁不为此而来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⑤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这些太湖石有大有小,牛公将它们分作四等,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分别刻在石头的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等等。啊呀呀,这些石头,如果不刻上记号,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内,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能知道是谁的石头呢?写作这篇文章是要让将来跟我一样爱好石头的人,看到这些石头,读到这篇文章,知道牛公嗜好石头的原因。
⑥会昌三年〔37〕五月丁丑记。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日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达人,皆有所嗜达:通达
B.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臭:气味
C.罗浮、天竺之徒次焉族:门徒,徒弟
D.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委:抛弃、舍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
B.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C.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D.游息之时,与石为伍。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小题3: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
小题4:请分条概括白居易在文章中启示我们鉴赏太湖石的方法?(4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3分)
译文:                                                                   
(2)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4分)
译文:                                                                   
(3) 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  (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选自《古文观止·明书》,有删改)
注释①谖(xuān):又作萱,草名,食之令人忘忧。②瞒:汁液。③瘿:(yǐng)赘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或以之惩志而自警惩:更改
B.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临:面对
C.气之所聚,筋脉所凑凑:汇合
D.故让国,大节也让:辞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且焉置土石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外连衡而斗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用玉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都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
B.黄中立在竹林间修了一所“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作者对此很欣赏。
C.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但因为它有节,即使践踏它的形体,都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
D.一年中的春分、秋分等,是节气;而人的气节,很难表现得恰倒好处,于是才有了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兰取其芳,谖①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3分)
译文:
(2)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4分)
译文:
(3)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陷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qiān)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⑴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秦名鄂县,公元二二一年,吴主孙权自安迁者于此,改名为武昌。九曲亭:旧址在鄂城县西山九曲岭,为孙吴遗迹。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瞻杖策载酒杖:拄着
B.扫叶席草席:以……为席,席坐
C.不可加以斤斧斤斧:砍伐
D.斥其所据,得以广广:扩大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一组是(   )
         子瞻迁于齐安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不足以席众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A.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B.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C.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D.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12分)
(1)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2)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3)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