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注]①怀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怀,思念,留恋;居,家居。
(1)请简要概括“士”的特点。(2分)
                                                                                                                                                          
(2)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上面文段谈谈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案
(6分)(1)士的特点:不恋小家、不慕安逸、知廉远耻、承担责任,积极有为。 (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士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有所担当,肩负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这与孔子所指出的“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意思一样,强调士应为国家效力,不能仅留于个人的世界,体现了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其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子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馀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准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丕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选自《欧阳修》,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其言深厚而雄博厚:扎实B.以偿其素志素:向来
C.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盛:兴旺D.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 贵:珍贵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称道“韩文”的一组是(   )
①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②当尽力于斯义,以偿其素志③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④于进小为喜、退不为惧者⑤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⑥韩氏之义、之道,万世所共尊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①③6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初应试科考的人大都推崇“时文”,古文不受重视,韩愈的义章冈尤人赏识而一直被埋没。
B.欧阳修得到脱落的韩文六卷后,一方面进行搜集、整理、校订、补缀,另一方面苦读韩文,进步很快,终于因此而步人仕途。
C.在作者等人的大力提倡下,整个社会形成了“学者非韩不学”的局面,本文还交代了“韩文”流行于世的原因。
D.这篇文章写得很朴实,没有丝毫的掩饰做作,感情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韩愈文章睥珍惜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译文:
(2)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小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①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人亡命、流离遭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欢咍嗢噱:欢快大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延之使奏其技延:邀请
B.致敬亭于幕府致:引来
C.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目:看待
D.援古证今援:引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富贵若此以为莫己若者
B.如优孟摇头而歌客逾庖而宴
C.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把柳敬亭放在宋明以来演史小说盛行不衰的广阔背景上,认为柳敬亭填补了一段空白,突出了柳敬亭在古代说书艺术史上的地位。
B.柳敬亭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就先后到了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C.宁南不懂说书,他赏识柳敬亭是看中了柳敬亭的才能。柳敬亭参与军中机密大事后,朝中官员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柳将军,他也心安理得。
D.此文取材精当,详略得宜,文末的“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是对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度赞誉,也是文章的点晴之笔,倾注了作者对忠臣义士无限仰慕的思想感情。
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分)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⑴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待人的什么原则?(1分)
                                                                      
⑵请简要分析“孔子相师”一事所反映出的“仁”和“礼”的关系。(3分)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君子”。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对“君子”的精神追求,对“君子”的道德水准,对“君子”的修养,都有具体的阐述,提出了孝、悌、忠、信、勤、义、勇、敬、诚、恕、温、良、恭、俭、让、谦、和、宽、敏、惠等一系列的标准。如此多的标准,如此高的要求,显然不现实,从这可以看出孔子属于一个理想主义者。
上面的语段对孔子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王玄谟,字彦德,太原祁人也。父秀,早卒。玄谟幼而不群,世父蕤有知人鉴,常笑曰:“此儿气概高亮,有太尉彦云之风。”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与语异之。及大举北征,以玄谟为宁朔将军,受辅国将军萧斌节度。玄谟向确磝,戍主奔走,遂围滑台,积旬不克。虏主拓跋焘率大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而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戮。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玄谟恐损亡军实,不从,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及拓跋焘军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尽。萧斌将斩之,沈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且***战将以自弱,非良计也。”斌乃止。
及南郡王义宣与江州刺史臧质反,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拜豫州刺史,与柳元景南讨。军屯梁山,夹岸筑偃月垒,水陆待之。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玄谟留老弱守城,悉精兵接战,贼遂大溃。中军司马刘冲之白孝武,言:“玄谟在梁山,与义宣通谋。”上意不能明,使有司奏玄谟多取宝货,虚张战簿,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
民间讹言玄谟欲反,时柳元景当权,元景弟僧景为新城太守,以元景之势,制令南阳、顺阳、上庸、新城诸郡并发兵讨玄谟。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帝知其虚,驰遣主书吴喜公抚慰之。
玄谟寻迁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加都督。时北土饥馑,乃散私谷十万斛、牛千头以振之。转领军将军。孝武崩,与柳元景等俱受顾命,以外监事委玄谟。时朝政多门,玄谟以严直不容,徙青、冀二州刺史,加都督。少帝既诛颜师伯、柳元景等,狂悖益甚,以领军征玄谟。子侄咸劝称疾,玄谟曰:“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遂行。及至,屡表谏诤。
明帝即位,礼遇甚优。时四方反叛,以玄谟为大统,领水军南讨,以脚疾,听乘舆出入。顷之,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军。玄谟性严克少恩,而将军宗越御下更苛酷,军士谓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自可,宗越更***我。”年八十一薨,谥曰庄公。
(《宋书·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辟:征召
B.麾下散亡略尽略:差不多
C.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假:凭借
D.以脚疾,听乘舆出入听:听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出王玄谟“生性严苛”的一项是(    )
①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         ②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戮        
③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         ④玄谟以严直不容                
⑤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     ⑥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刘裕率师北伐,在青州见到王玄谟,与之谈论天下大事,王玄谟受到刘裕的赞赏,被辟为从事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B.王玄谟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后,随辅国将军萧斌率军北攻。他率宋军主力围攻滑台,但围攻很长时间未能攻下,又不听部下劝告,丧失攻城良机。
C.王玄谟被调任为平北将军时,北方发生了饥荒,王玄谟就散发自己的十万斛谷物、千头牛来赈灾。
D.少帝在位,大***宗室大臣以巩固地位,又征王玄谟回朝任领军。当时,王玄谟的脚有毛病,不能行走,亲属都劝他不要入朝,但王玄谟没有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子厚诗雄深简澹,回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少陵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至若君子高处廊庙,动成法言,恨终欠风韵。黄太史诗妙脱蹊迳,言侔鬼神,唯胸中无一点尘,故能吐出世间语,所恨务高,一似参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里。东坡公诗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处发明殆尽万斛泉源未为过也然颇恨方朔极谏时杂滑稽故罕逢蕴藉
(蔡绦《西清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小题2:写出上文中评及的三位著名唐代诗人姓名。(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对黄太史诗的批评意见。(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