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苏代兄弟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
苏代兄弟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 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题目为命题者加的)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齐闻之,乃望燕望:怨恨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执:拘捕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宗:尊崇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东周之鄙人也B.奚以谓吾明王也
C.诚有之乎D.名显诸侯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齐国***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小题5: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太 史 公 曰 苏 秦 兄 弟 三 人 皆 游 说 诸 侯 以 显 名 其 术 长 于 权 变 而 苏 秦 以 反 间 死 天 下 共 笑 之 然 世 言 苏 秦 多 异 时 事 有 类 之 者 皆 附 之 苏 秦 夫 苏 秦 起 闾 阎 连 六 国 从 亲 此 其 智 有 过 人 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3分)
②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共11处,“有类之者”后可断可不断。错三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 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3分。则、闻,句意各1分】
②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3分。罢敝、恶,句意各1分】
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略
【参考译文】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最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苏代兄弟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作》)
[注]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檄州县并力捍贼捍:抗击
B.史思明略境略:侵犯
C.宁以息属其母弟曰属:托付
D.后刺史疾之疾:疾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将以谏议大夫任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食乏则人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为天子讨贼公为我呼入
D.帝还京师,乃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   )(3分)
①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②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
③檄取资粮,宁不与                ④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⑤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⑥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最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格守职责。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刚正、有气节去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上 元 初 为 殿 中 侍 御 史 佐 盐 铁 转 运 住 埇 桥 李 光 弼 屯 徐 州 饷 不 至 檄 取 资 粮 宁 不 与 光 弼 怒 召 宁 欲 ***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3分)
②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鶡,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扣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①。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鶡曰:“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⑧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鶡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元明清文选》 有删节)
[注] ①文:指曲调。     ②机弦:控制琴弦。       ③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   
④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                ⑤栝(ɡuā):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  
⑥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
⑦中疏:指琴体中间空敞。            ⑧褊:狭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被:散发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中:合乎
C.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置:存放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罪:怪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病于材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伏斧斤以时入山林
C.自混而欲别物序八州而朝同列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文章结尾借仲鶡之口说“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这点睛之笔,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
D.仲鶡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重新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朴 其 中 文 其 外 见 则 用 世 不 见 则 用 身。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4分)
                                               
(2)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的是       。(1分)
(2)“夫子不答”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沐浴:蒙受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职
C.但以刘日薄西山薄:接近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希冀:企图
小题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逮奉圣朝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臣以供养无主B.但以刘日薄西山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登东皋以舒啸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人者也。如有不嗜***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梁惠王 上》)
(1)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认为天下统一才能安定。
B.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以苗之“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不同态度。
C.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人者,“犹水之就下”,无法抗拒。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D.孟子认为没有一个君王不好***人,概括了战国时广阔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当然,他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者之列,因此循循善诱告诫他要礼贤下士,“民归之”,才会“由水之就下”。
(2)孟子认为“不嗜***人者能一之。”一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