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
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
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 “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性友悌悌:敬爱兄长
B.遂坐免官 坐:因……犯罪
C.臣受委一州 委:托付
D.不恃文书约束约束:限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无褒“有德行”的一组是 (   )
①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   ②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③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       ④臣有三罪,何所逃责?
⑤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⑥褒大怒,因杖百余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
B.元褒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物,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做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朝廷,皇帝派使者调查此事,元褒承认自己的错误,事情澄清后,皇帝称赞他是“长者”。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地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却被免了官,受到不公正待遇。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5分)
译文:
(2)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1)商人到朝廷辩冤,说元褒接受金鱼贿赂放走了盗贼,皇帝派使臣彻底调查并处理这事。(诣阙:到朝廷。讼:辩冤。纵:释放。穷:彻底。以上每处1分,语意通顺1分。)
(2)州里百姓被人毁谤,(我)没有交付司法部门,(却)立刻释放免罪,这是臣的第二条罪状。(为……所:表被动。谤:毁谤。付:交付。臣之罪二也:判断句。以上每处1分,语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约束:规章制度)
小题1:(②说的是他的武功;⑤说的是他的军功;⑥说的是分的施刑过度)
小题1:(“依法处理”欠妥,实是“用刑过重,致伤人命”,也不能说受到不分正待遇)
小题1: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1——3题,每题3分,共计20分)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乃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 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重然诺。诸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杰大猾。其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徙:降职
B.不欲加礼,必陵之             陵:通“凌”,侵侮
C.士亦以此多之                 多:称赞
D.颍水浊,灌氏族               族:被灭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灌夫“为人刚直”的一组是 ( )
①不好面谀    ②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   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④其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         ⑤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报父仇,灌夫披甲戴胄,拿着长戟,招募军中与他友好又愿意随他同去的壮士数十人出战。等到走出军营的大门,就没有人敢前进了。
B.灌夫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随他同去的奴仆全部战死,灌夫自己身上就有十余处重伤,幸亏当时有极为贵重的好药,才保住了灌夫的性命。
C.灌夫有次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灌夫喝醉后出手打了窦甫,结果被窦太后免了官,让灌夫闲居在长安家中。
D.司马迁对灌夫的战功和他那种耿直倔强的性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对其放纵宗族宾客横行于颍川的行为也进行了批判。
4.翻译下面的句子。(共11分)
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6分)
②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5分)
(2)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19分)
商鞅变法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疆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事良久语:交谈
B.景监以让卫鞅让:谦虚
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D.缘法而治者缘:沿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从侧面表现商鞅很有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③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④语数日不厌
⑤吾君之欢甚也                   ⑥功不十,不易器
A.①③④B.③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鞅从小就表现出浓厚的治理国家的兴趣,喜欢钻研那些刑罚和吏治的学说,深得魏国国相公叔座的赏识,并且在其府上做了中庶子,荣耀一时。后来商鞅投奔秦国不久,公叔座就去世了。
B.商鞅在秦国东扩领土时到了秦国。为了将自己的才学有所施展,他毛遂自荐勇敢地直接去面见秦孝公。然而秦孝公起初并不认可他。
C.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见秦孝公,商鞅终于明白之前不被秦孝公重用的原因是,没有提出合乎孝公想法的施政方略。在好友景监的帮助下,他提出了切合秦孝公想法的变法策略。
D.商鞅的变法之举并非所有人都赞同,秦国的老臣子甘龙和杜挚就反对变法革新的典型代表。但是商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据理力争,陈述变法图强的意义。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最终确立了变法改革的国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5分)
②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诫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①于是欲就名,遂***其妻   ②***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②③
小题4: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去得过辉煌成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 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jui杙yi、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B.莫不病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4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分)
(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