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乐工孟优说楚王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乐工孟优说楚王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大夫棺椁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 “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为……服丧
B.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若:如果
C.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一:竟然
D.贪吏安可为也安:怎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以大夫棺椁礼葬之皆以美于徐公
B.请为大王六畜葬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如孙叔敖之为楚相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王惊而问其故吾其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是楚国的歌舞艺人,能言善辩,经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
B.楚庄王的爱马病死后,庄王令大臣们为马服丧,并想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
为马下葬。
C.孙叔敖临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贫困时前去求见优孟。后来,孙叔敖的儿子依照
父亲的嘱咐前去求见优孟寻求帮助。
D.优孟用讽谏的方式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寝丘的四百户分封给孙叔敖的
儿子,用来祭祀孙叔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0分)
⑴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5分)
                                                                
⑵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⑴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闻”“贱”“贵”各1分,大意2分)
⑵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且”“属”“见”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小题1:B(若:你)
小题1:C(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动词“认为”;B.前者是介词“替”,后者是动词“作为”;D.前者是代词“其中的”,后者是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还是”)
小题1:C(孙叔敖的儿子是偶然碰到优孟的)
小题1: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乐工孟优说楚王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劬qú勤劳,劳苦)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窳yǔ懒惰)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恶wū叹词,表示愤怒)!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惛hūn糊涂)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说同“悦”,高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窭jù贫而简陋)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翦同“剪”,修剪)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每莫令人往莫:不要
B.楚边亭旦而行瓜行: 巡察
C.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闻:使……知道
D.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怒其亭瓜之恶也吾其还也
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边亭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小题5: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4分)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日:“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举鞭招后骑以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日:“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日:“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矢集王旗如猬毛集:聚集
B.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谨:严谨
C.顾成已先被执在燕执:捕捉,逮捕
D.燕军猝薄垒,发三炮薄:迫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3分)(   )
A.安以列将从征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   )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伏击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向燕军发射弓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用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 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3分)
答:                                                             
(2)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吾妻来归(         )③殆有神护者(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鸡栖于厅               而母立于兹
B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母立于兹             久不见若影
D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品行
B.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
C.信往,不为具食具食:吃饭的器具
D.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多厌之者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滕公奇其言,壮其貌②吾其还也
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若入前为寿
D.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
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
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C.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更多采用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D.文章也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4分)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4分)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渔夫和农夫)
D.举酒属客(属于)七月既望(看见)
小题2:下列不属于客“悲”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题3: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一句歌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空明”写出了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
B.“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
C.此歌和美丽的景色相辉映,表达了歌者因景生情,希望能够与美女共度良宵的心愿,可以看出歌者是个性情中人。
D.此歌表面上写对美人的怀恋,事实上该处的“美人”如同屈原笔下的“美人”,是圣主或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小题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