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
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
(选自《隋书》卷四十一,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颎少明敏,有器局       局:胸襟
B.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辞:告辞
C.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寄:倚托
D.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遇:对待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高颎是高祖心腹重臣的一组是(3分)(  )
①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②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
③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④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⑤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
⑥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
A.①②⑥B.③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祖主持朝政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就将他召入丞相府并委以重任。
B.高祖命令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诸将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在这种情况下,高颎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他的智慧与勇敢,同叛军作战,终于大败叛军。
C.对于官职,高颎从来不刻意乞求,相反,当自己处于上升势头的时候,他却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并推荐他人,但皇上并不同意。
D.高颎有较高的文武才能,被委以重任后,他忠于君主,以天下为己任,人们推重佩服他。然而,隋炀帝的时候,由于对皇帝当朝后的所作所为感到忧虑并有坦言,高颎最终以诽谤中伤朝政之罪而被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3分)
                                                                               
(2)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 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愈加看重高颎,认他为心腹重臣。(译出大意给1分;“属意”1分;“心膂”1分)
(2)苏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举他。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受上赏,怎么能让他丢官呢?(或难道能让他丢官吗?)(译出大意给1分;省略句1分,“高蹈”“宁可”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皇帝那时生活奢侈,声色(歌舞和女色)之事日甚一日,又发动筑长城的劳役,高颎为此很担忧。(“滋甚”“起”“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小题1:辞:推辞。
小题1:①招引高颎做记室一职的是周的齐王,不是高祖。⑥是说高颎避开权力地位,请求辞职。
小题1:皇上想成就高颎让贤的美名,曾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职,只是不久又恢复了。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高颎字昭玄,自称是渤海蓚人。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十七岁,周的齐王宇文宪召引他做记室。不久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乱的胡人,平定了叛乱。
高祖主持朝政,早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便想延揽入丞相府。于是派邗国公杨惠传达丞相的意思,高颎领会旨意十分高兴地说:“愿意接受驱使。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灾。”于是任丞相府司录。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愈加看重高颎,认他为心腹重臣。尉迟迥起兵叛乱,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惇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高祖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便命令崔仲方前去监军,崔仲方以父亲在山东为由推辞。那时高颎见郑译、刘昉都没有前往前线的意思,便主动请求出行,很合高祖的心意,于是派遣高颎。高颎接受指令立即出发,派人代为辞别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便感慨叹息着上了路。到军中,在沁水上架桥,贼军在上游放下点着火的小船,高颎预先制作土狗(水中障碍,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以抵御火船,渡过沁水后烧掉桥与叛军背水一战,大败叛军。军队撤回,出席皇帝内室举办的宴会,皇帝竟撤下御帐赏给他。晋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信任倚托的地位更加提高。
高祖接受周的禅让,高颎拜受尚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高颎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请苏威接替。皇上想成就他让贤的美名,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职。几天后,皇帝说:“苏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举他。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受上赏,怎么能让他丢官呢?”于是命令高颎恢复原位,不久拜为左卫大将军,原来的官职不变。高颎时常坐在朝堂北边的一棵槐树下办公处理政务,那棵树不在行列之内,主事的要砍掉它,皇帝特别指示不要砍,用它昭告后人。高颎被看重竟然到这种程度。
隋炀帝即位,高颎任太常令。当时有诏会集周、齐旧时候的乐人以及天下散乐。高颎上奏道:“这些音乐早已失传,现在如果征集,恐怕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们会弃本逐末,互相传授学习这些东西。”皇帝不高兴。皇帝那时生活奢侈,声色(歌舞和女色)之事日甚一日,又发动筑长城的劳役,高颎为此很担忧,对太常丞李懿说:“周的天元皇帝因爱好音乐而灭亡,前代的教训不远,怎么能重蹈覆辙呢!”那时皇帝对待启民可汗十分优厚,高颎对太府卿何稠说:“这家伙熟知中原的短处长处、山川的地理状况,恐怕要成为后患。”还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太没有规矩了。”有人把这些言论上奏皇帝,皇帝认为是诽谤中伤朝政,于是下诏处死高颎,他的儿子全部流放边疆。
高颎在文武两方面都有大才,又明达世务。自从被寄以重任之后,竭诚尽忠,引荐忠贞贤良的人才,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在朝中执政近二十年,朝野一致推重佩服,没有不好的议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颖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日:"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日:"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 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申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 "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屡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吾属今为之虏矣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
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
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
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
次劝谏刘障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
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0.用“/”给下面一段话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A.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B.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C.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D.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注]①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②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连气”,是父母这同一“气”所分。③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本:来源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 殁:去世
C.如雀鼠之不恤 恤:忧虑
D.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走在路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①分形连气之人也 ②***鸡为黍而食之
C.①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兄弟之际,异于他人 ②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4分)
译文:                                                      
(2)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4分)
译文:                                                      
(3)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之救哉?(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yú,抬)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5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游褒禅山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¹。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²。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1.致师:叫阵挑战。  2.眇:眼瞎。  3.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翼王出常以身翼蔽沛公
B.何相报速耶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乃稍引却却匈奴七百余里
D.任城王道宗解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终不以谗害良士斧斤以时入山林
B.其敢当赐其可怪也欤
C.因谮于高祖,将***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殿下亦焉用之哉则将焉用彼相矣[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谮于高祖,将***之。王固争,得免。
(2)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