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训俭示康①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训俭示康①
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②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③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⑤,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
【注释】
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饘,稠粥。粥,稀粥。④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三君,指鲁文公、鲁宣公、鲁襄公。⑤服行:实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不以为病病:疾病
B.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非:不对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丰: 丰收
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达:显达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以俭素为美”的一组是(   )(3分)
①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②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③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⑤夫俭则寡欲           ⑥聊举数人以训汝
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第一段多处引用孔子的话语,又把“古人”与“今人”对“俭” 的不同态度作对比,目的都是为了能更明确地提出论点。
B.文中叙举“先公”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分,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娓娓而谈中尤显亲切,让人更易接受其主张。
C.文章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举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为了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
D.从这篇深入浅出的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已敏锐地洞察到,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将会影响到他事业的成功或失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分)
(2)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 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 “以……为”、“乃”、 “诟病”各1分。)
(2) 你不只是自身应当实行,(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徒”、“身”、“训”各1分)
解析

【参考译文】
一般的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把它当作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恭顺,不如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士人有志于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羞耻的,(这种人是)不值得同(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唉,(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习惯更是奢侈浪费,当差的穿上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有时(给客人)斟三次酒,(有时给客人)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从集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的菜限于肉干、肉酱、菜汤,器皿用具(只是)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都是这样,人们不会相互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节殷勤,食物简单而情意深厚。近来士大夫家,酒(如果)不是(按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果品菜肴(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多样品种,器皿用具(如果)没有(摆)满桌子,(就)不敢会聚宾客朋友。(为了会聚宾客朋友),常常要(用)几个月的时间经营准备,这样以后(才)敢发出请帖。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鄙陋吝啬。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大概太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御孙说:“节俭是人们共同的道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共同,就是相同。说的是有道德的人都是从节俭中来的。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一般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使罪恶远离,使家庭富足。所以说:“节俭是共同的道德。”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恋羡慕富贵,走不正直的路,招致祸患;一般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胡乱浪费,败家丧身。因此,(如果奢侈),有地位的人必然贪赃受贿,居住在乡间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古时候正考父用粥饭维持生活,孟僖子(由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给三位国君作过相国,(他的)小妾没有穿丝绸,马没有吃小米,有地位的人认为(他)忠于王室)。……石崇拿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为这个被处死在东市。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一时间可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人们没有非议他。(他的)子孙习惯了他的家风(仍然豪华奢侈),(导致)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声名,因为奢侈而自取败亡的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诲你。你不只是自身应当实行,(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训俭示康①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注] 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从事既去去:到、往
B.人无能间间:离间
C.辟君部庐陵从事从事:指办事、治事
D.适逢君过适:刚才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B.以麈尾掩口而笑以其无礼于晋
C.子孙家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D.使问君之从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⑴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4分)
译:                                                        
⑵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4分)
译:                                                        
⑶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4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B.由是筐篚者斩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4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
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司马迁《项羽之死》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守
B.力拔山兮气盖世盖:胜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马童面之面:会见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
B.吾为若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了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出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⑵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阿:偏袒
B.寡人将谁属国 属:从属
C.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比:这里是亲近的意思
D.丑不若黄帝丑:以……为羞愧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去其‘荆’而可矣       万物皆被其泽
C.故老聃则至公矣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D.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鲍叔牙之为人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公曰:“利而无利也。”
周公说:“(为政时)要先考虑利人而不要先考虑利己。”
B.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天地大公无私啊,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C.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
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有志(追赶),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加以)劝勉。
D.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做大官的人,不愿观察小事情,不想要小智慧。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文章以周公训诫伯禽“利而勿利也”和管仲临终举荐隰朋相齐为例,阐明了治天下必先公的观点。
C.对荆人遗弓而不肯索,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荆”,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人”。
D.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他没有偏私。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天子甚尊任之。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商不尽忠纳善以辅至德,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商言有固疾,后有耿定事,更诡道因李贵人家内女,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而商子弟亲属,皆出补吏,莫得留给事宿卫者。
商死后,连年日蚀地震,直臣京兆尹王章上封事召见,讼商忠直无罪,言凤颛权蔽主。凤竟以法诛章。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姻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多骄僭僭:超越本分
B.义足以厚风俗厚:加厚
C.自恨失言恨:悔恨
D.奏果寝不下寝:搁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其郡有灾害十四②其赦商罪
B.①商不尽忠纳善以辅至德②凤竟以法诛章
C.①故应是而日蚀②而商子弟亲属,皆出补吏
D.①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②未忍致于理
小题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凤以晓商曰
B.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
C.商免相三日
D.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B.王商得罪了以王凤为首的许多官员,当太中大夫张匡以日食发生因由阴险攻击王商时,汉成帝便听其谗言罢免王商官职。
C.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D.王商死后,忠臣王章对皇上论说王商正直无罪,认为王凤独揽大权,对皇上隐瞒事情真相。之后,王章被王凤***害。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3分)
②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