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避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教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其礼 循:遵循
B.圣人不民而教易:交换
C.学者于所闻溺:拘泥
D.太子,君也 嗣:继承人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因”字,与“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击沛公于坐
B.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为长句,歌以赠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B.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C.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D.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小题4: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商鞅变法十年“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的原因。(4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3分)
(2)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3分)
(3)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 理论上驳斥保守派,取得了秦孝公的支持。
2 .徙木立信,取得百姓信任。
3 .太子犯法,处罚了他的师傅,确立了国法的威严。
小题1:(1)况且有超出常人行为的人,本来就被世俗非议。
(2)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效法旧的制度。
(3)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赏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搬。
解析

小题1:易:改变
小题1:都是“通过,经由”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小题1:对一点给1分,对两点给3分,对三点给4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1:(1)高,非,被动句各1分;(2)强,法,故各1分;(3)定语后置,怪,莫各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①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②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注】①劬(qú):勤劳,劳苦。 ②窳(yǔ):懒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每令人往   莫:不要
B.楚边亭旦而瓜行: 巡察
C.恕然以志自惛也丑:以为羞耻
D.故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怒亭瓜之恶也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梁亭觉之,请其尉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楚亭怪而察之,则梁边亭也以其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边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边亭之瓜。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3分)
(3)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愿意
B.张良西向侍:陪坐
C.目尽裂眦:眼眶
D.刑人如恐不胜: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剑舞 项王未有
B.拔剑切啖之项王按剑
C.今日事何如欲诛有功
D.军中无以乐窃大王不取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这说明樊哙虽然勇敢豪爽,但无政治头脑。
C.选文叙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不同性格对于斗争成败所具有的意义。
D.选文中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的描述,使鸿门宴上众多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各2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臣弟子共朝仪起:制定
B.若真儒也鄙:品德低下
C.以次入殿门引:引导
D.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3分)
①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②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初即位,废除秦代严苛的礼仪法制,在朝中推行简单易行的规定,但群臣饮酒狂欢行为粗鲁的状况,又使他日益担忧。
B.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他借鉴古代礼仪与秦礼制定了有序且易于推行的礼节。
C.叔孙通召集儒生进京演练礼仪,但鲁地儒生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遭到了叔孙通的哂笑。
D.叔孙通的措施震慑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礼仪不敢怠慢,而刘邦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贵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3分)
­­­­­­­­­­­­­­­­(2)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3分)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夜航船序
明 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稍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于学问文理害:损害,妨害
C.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且记取聊:姑且,暂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余想吾八越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可耻孰甚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文理考校②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曰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第四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小题4:把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②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个2分,共12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瑟(敲鼓)
B.于是秦王不(愉快)
C.相如车避匿(调转)
D.相如虽,独畏廉将军哉(愚笨、拙劣)
小题2:下列句子加线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奏盆缻秦王,相娱乐斧斤时入山林
B.且相如贱人不闻诗书之训
C.蔺相如止之而死付之度外矣
D.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庸人尚
A.而不者,未之有也
B.安能豪杰之流
C.而学于师
D.行露宿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