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两组划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耻”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太子之,请辞决矣B.渔人甚之,复行数十步
C.立法度,务耕织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题3: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王好战,请以战喻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4: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啊。
(2)一个戍卒发难就毁坏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解析

小题1:“惑”①是疑惑,②是糊涂。“所以”③表结果④表原因的虚词
小题1:“耻”是意动用法C是名词动用
小题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为宾语前置A.是定语后置B.是状语后置D.是判断句。
小题1:D为大概之意,其余为他的。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  其富也。封之有库①,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孟子·万幸》)
[注]①有库:地名。
小题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人对亲人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感,不能有"怒"和"怨"。
B.亲爱亲人的方法有许多,最简便方法是是使他尽快的富贵起来。
C.自身贵为天子,弟为匹夫,不是仁爱的表现。
D.富贵要和亲人一起分享,就是一种义举。
小题2:请简要分析选文中"仁人"的标准。(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传(有删节)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程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 (帝)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 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粥、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愚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现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傅。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全陵,又作《字说》 ,多穿凿傅会。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黠《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流,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匿。"作《辩奸论》以剌之。
安石性强忮①,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讼。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忮;zhi,刚愎、狠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文动笔如飞属:通"嘱",嘱咐
B.侠又窜岭南坐:被判罪
C.或衣垢不浣:洗
D.不为大奸患鲜:少
小题2:以下四个选项中,都能体现王安石强硬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②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③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④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⑤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⑥天变不是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当欧阳修申请退休的时候,有人挽留他,王安石却极力排斥。
B.当时的宋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延上下都归罪于王安石,王安石遂被罢相。
C.王安石生活俭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
D.王安石当宰相,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宋王朝的不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3分)
(2)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己巳,谒太庙。
(公元669)李勣寝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①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馀。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②***,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輀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元年、总章元年)
【注】①房杜:房玄龄、杜如晦。  ②挝: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勣则之饵:服用
B.于是子孙集悉:都
C.故欲与汝曹为耳别:诀别
D.以其破突厥旌 :旌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李勣忠勇有谋、善于治兵的是(  )(3分)
①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②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
③以李勣为亚献
④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
⑤勣为将,有谋善断
⑥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高宗对李勣很敬重,他在南郊祭祀天地,报告平定高丽,让李勣第二位献祭。
B.李勣临终遗嘱其弟弟严管子孙。让弟弟李弼在他去世后对子孙要严加管教,是吸取房玄龄、杜如晦的子孙不肖的教训。
C.李勣特别善于笼络军心。打了胜仗,他把功劳归于下属,把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都分给将士。
D.李勣虽为戎帅却很顾念亲情。他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风回,爇其须鬓”而不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5分)
(2)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败。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参与
B.以违命,流于日南数:列举
C.公之所欲为唯:希望
D.后不听信,恶益闻:传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声望高”的一组是
①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②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③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④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⑤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⑥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规劝卢从史,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命运不济,虽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C.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5分)
(2)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②。”请益③。曰:“无倦。”(《论语·子路》)
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③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注】①先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②劳之:指为政者亲身去干,以自身的“先劳”,带动老百姓都勤劳地干。③益:增加。
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为政者的要求。(2分)
小题2: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这有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