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3分)
A.刑部、大理罪人B.因权势以请。
C.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D.皆自谓可见肺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3分)
A.权势以请。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出财偿所亡。几巡徼所陵迫死。
C.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东、西川节度使资政殿学士行。
D.得去,莫不流涕臣得有以报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仕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实现了皇上的意图。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
(1)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4分)
译文:                                                                                                 
(2)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用兵,使用武力。A项“罪人”,古,给……定罪;今,有罪的人。B项“权势”,古,有权有势的人;今,权柄和势力。D项“肺肝”,古,内心;今,肺和肝,表“内心”则用“肺腑”
小题1:介词,替、给;介词,被。A项两个“因”,介词,通过,经由;C项两个“以”,介词,用(凭)……身份;D项两个“乃”,副词,才
小题1:有两处错,一是“执法如山”,二是“畏敌不前”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清简、居、名、语意各一分。(2)是、方、全、语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学问广博,记忆力强。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后来客居荆、郢之间,开始担任学庐讲授。以未士的士人身份举用,进任詹事府司直。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被)上表举荐为侍御史。刑部、大理寺审理犯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法,通过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升任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赏赐金银和紫衣,持节前去。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进升谏议大夫。又升任尚书右丞,主持吏部选举。后请求外任,为华州刺史。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所管辖的州中,他都供给土地让他们住下来,人们称他所在的里巷为义合。但他一味以慈惠为本,从不设立纲纪,百姓敬爱归心。有犯法的,时常在法外宽免。抓住盗贼,有时又怜悯他贫穷,拿出钱财为他偿还给丢失东西的人家。召入朝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任命杨于陵接替他。袁滋离任时,老人挡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政治。”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去,没有不流泪的。
宪宗监国,进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造反,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走到半路,又改任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滋的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贬为吉州刺史。不久,改任义成节度使。渭州,是用兵之地,东有淄青,北连魏博,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一意怀柔。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他。居镇七年,百姓为他立祠堂祭祀。袁滋患病以后,写下遗命安排后事,前后三年,都有安排。性格宽厚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自称可见其肝胆,以至家里人都不能察见他的喜怒。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dài,欺瞒)奏,后叱之曰:“贼在近***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閤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的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遣人挈水踵其后     阴:暗地里     B 姬言之帝,其死  贷:推卸
C 帝哀慕毁瘠,不胜丧 殆:几乎       D 帝悚听,欲止    垂:接近,将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 (3分)  (  )
① 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② 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③ 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④ 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⑤ 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⑥ 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B 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
C 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儿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
D 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3分)  
② 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4分)
③ 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语段,完成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B.臣请汤镬 就:于是
C.至赵矣 间:从小路 ,抄小路D.唯大王与群臣计议 孰:通“熟”,仔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且秦强赵弱则知明行无过矣
C.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D.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勇敢无畏B.足智多谋,儒雅有度
C.勇敢坚强,不屈不挠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小题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肯定能得到和氏璧。
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D.秦王认为***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5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之情,人事之,尽委之秦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市朝者乎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3分)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3分)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①也。”
夫子哂之。(选自《论语·先进》)
(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②善,无施③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④之。”(选自《论语·公冶长》)
①方:礼仪;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④怀:关爱。
小题1: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4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岁因大稔:庄稼成熟。B.大亮献之讽:嘲讽。
C.深昔旨乖:违背。D.而多弼不自也伐:夸耀。
小题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
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
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   ⑥ 哭之甚恸
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