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赌 符蒲松龄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父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赌 符
蒲松龄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父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jiōng门),则韩已坐室中。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父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资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澹,言语失次。韩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族人曰:“倘得珠还合浦,花骨头(注:赌具)当铁杵碎之!”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
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枭色①,呵之,皆成卢雉②:计前所输,顷刻尽覆。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  ——节选自 《聊斋志异》
注:①枭色②卢雉(旧时博戏的胜彩名,最上彩,卢雉次之,中下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适城,辄之造:造访,拜访
B.族人见而悦之,资往赌罄:用尽
C.念再赢数千亦更佳阴:暗中,暗地里
D.既而鬻子田质:对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付千钱,约赢偿之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B.韩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倘能戒赌,我汝覆之/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乃复博,色渐劣 / 与一生彘肩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韩道士身怀奇幻之术的一项是
①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 ②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 ③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 ④明明袅色,呵之,皆成卢雉 ⑤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 ⑥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4分)
②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4分)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父亲)与我已故的叔叔一起到城里去,打算去拜访韩道士,恰好在路上遇到了他。(4分)
(2)和尚检查了他携带的钱财,看不起他,不屑于和他赌博。族人强求他,请求赌一次作为约定。(4分)
③派遣将官把守关门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
解析

小题1:质:抵押,典当
小题1:A. 于是,就 / 却,转折B. 于是C.介词,替/句末语气词D. 转折,但是/承接,于是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直接表现韩道士身怀奇幻之术”。间接地错误。
小题1:重点:(1)省略句、拟、适、诸(2)易、省略的“他”、 强、期(3)所以、出入、非常、句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赌 符蒲松龄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父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释词错误的一项(3分)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陪邻
B.①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②吾还也
C.①使烛之武见秦君②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臣壮也,犹不如人②子犯请击
小题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怀才不遇,牢***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⑤
小题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国分兵驻扎,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之武说秦埋下伏笔。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D.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献遂邑之地以 (2)曹沫三战所
(3)欲其约       (4)齐桓公与鲁会于柯而盟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3分)
(2)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4分)
(3)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
小题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小题。(6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梃与刃” 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 的“不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
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
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人民的仁心。
D.“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以此来说明爱民的重要性。
小题2: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课文选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日:“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 “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颖川。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仓海君东:到东方
B.良因之怪:认为……奇怪
C.有一老父,褐,至良所衣:衣服
D.父曰:“我!”履:动词,穿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笑去因人之力敝之
B.父足受敢烦执事
C.故遂从厚,君之薄也
D.良他人言且君尝晋君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
B.老人故意把鞋甩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
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
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文中句子。(10分)
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5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