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小题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太子之迟:认为……晚了
B.终已不顾:顾惜
C.诸侯之列比:并,列
D.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慕大王威            顷未发               
B、又前为歌曰          夜缒出              
C、燕王拜送庭          佚之狐言郑伯曰     
D、荆轲有待            失其与,不知
A、夫晋,何厌之有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敢以烦执事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2) (荆轲)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
(1)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2)(荆轲)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解析

小题1:根据学过的知识如《荆轲刺秦王》中的“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顾就是回头的意思,此处根据上下文来推测,也应译为回头。
小题1:D都是“所”+动词结构。A的/凑足音节。B顺承/修饰。C介词到/介词向。
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小题1:例句与D项是定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B为表示的被动句。C状语后置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要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再联词成句,使之词达句顺。(1)关键词,踩分点:东封即使东面成为封地。肆译为扩张、阙为侵损。(2)关键词,踩分点:谢在此处为谢罪 、鄙为粗鄙、假借为原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复问辟:使……避开
B.苟有过,不早正盍:何
C.泾卒固慢悖:谬误
D.宿以老,数乞谢事:事情
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宿疑讯之②拔剑撞破之
B.①旦将田,县吏缚以赴官②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C.①泾州卒折支不时给②歌赠之
D.①忧患之来,多藏隐微②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宿在担任湖州知府时,一些官员对前任太守花钱大兴学校,待其离任时,又“疑以为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胡宿毫不留情地进行责备。
B.胡宿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的案件,经过他单独而仔细地审问,终于弄清事情的真相,使这一冤案水落石出。
C.对于“北方”、“捕鱼伐苇”、“侵诬尺寸”引发的争端,胡宿主张“外和”,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D.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当面对胡宿义正词严的告白时,包拯就将相关官吏赶走了事,免得授人以柄。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译文:                                                                
                                                                      
(2)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留侯张良。素:向来、素来。
B.项伯***人,臣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C.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兄:兄长。
D.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备:防备。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B.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C.张良出,要项伯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3:下列加线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之:到、往。
B.良入,具告沛公乃:于是,就。
C.良曰:“长臣。”于:比。
D.不如善遇之。因:因此。
小题4:下列对文本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项伯“夜驰之沛公军”是想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句中的“为此计”是指沛公想“距关,毋内诸侯”。
C.项伯听了沛公的解释后相信了沛公不敢反,并“许诺”沛公在项王美言。
D.选文中沛公是一个有野心、能虚心纳谏、心思细密的人。
小题5: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恽报孙会宗书
杨恽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晻昧语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灭夷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尚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有删节)
小题1:下列文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士也知:通智,有才智
B.终非其任,与祸会卒:死了
C.而随俗之毁誉也猥:苟且,屈从
D.岂意得首领全:保全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杨恽“内怀不服”的一项是( )
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②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
③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④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⑤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⑤ D.②③④
小题3:下面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恽的好友孙会宗见他失去了爵位在家中做事过于张扬,于是写信劝告杨恽为人要低调,不要经商,也不要与宾客多交往,是真心为杨恽着想。
B.杨恽说做官时未能有所建树和表现,来宣扬道德教化,又不能和众同僚同心协力,帮助朝廷完善所疏漏的事情,表现了未能胜任官职的自责之意,因而对被免去爵位没有什么意见。
C.杨恽说自己背负了窃取官位吃白饭的罪责很久了,因留恋官位俸禄贪图权势而遭遇变故,实是愤激的反语,是为自己横遭毁谤失官鸣不平。
D.杨恽借用董仲舒的话强烈表达了自己甘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百姓的愿望,表现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顿首光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 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待之客:好客
C.公子光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伍子胥知公子光欲***吴王僚夫晋,何厌
B.使延陵、季子于晋,观诸侯之变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C.伍子胥之楚而如吴也沛公今事有急,去不义
D.阖闾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良入,具告沛公
小题3:下面对原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B.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C.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D.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4分)
译文:                                                                    
                                                                           
(2)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4分)
译文:                                                                    
                                                                             
(3)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1分)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梅州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弓箭畜:储备,置办
C.予其老且病愍:怜悯,同情
D.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至其秀杰友:以…为友,结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昌化徙:搬家,迁徙
C.号熙河名将,朝廷奇之。稍:渐渐
D.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顾:只是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予在朝,谷浮沉里中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予罪谪居筠州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D.故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气概。
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3分)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