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共19分)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韩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共19分)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韩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祖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①。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恶:害怕、嫉妒
B.高帝陈平计以:用
C.居常怏怏怏怏:怀疑
D.素与信善: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信初国臣壮也,犹不如人
B.项王死后,归信沛公今事有急,去不义
C.欲谒上,恐见体有不快,起作一之戏
D.高祖至楚臣死不避
小题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B.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小题4:翻译课内文言文的句子。(共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晋国)向东使郑国作为疆界之后,又要扩张西边的疆界。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荆轲。
(3)(我)派遣将领守卫关卡的原因是防备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啊。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怏怏”不高兴的样子
点评:本题考查实词的文言文中实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通过代入检验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句意思,选出正确选项不难。同学还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一般这道题目都是课内知识课外考。大部分实词都是一词多义,同学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注意哪些义项是经常用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频,这些词语要注意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B亡:逃。A之:到,动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通“擒”;鸟兽总称。D且:将;尚且
点评:文言一词多义用法的辩析,首先要考虑具体语境;其次要联系学过的例句体会用法;第三,在平时学习中要归纳整理,才能熟练迁移运用。如D选项中,两个“且”的用法,就是平时我们学习时应该整理的。
小题3:试题分析:“亨”通“烹”,意为“我这样的功臣当然就应该被烹***”
点评:本题是一道翻译的变式题,难度不大,设置的错项也很明显。
小题4:试题分析:关键点(1)“东”:名词作状语;“封”:使……作为疆界;“肆”:扩张、扩大。(2)定语后置,“白衣冠”名词动用,“以”:目的连词“来”。(3)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判断句,注意句子的通顺。
点评:文言翻译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本题要注意谦词的翻译;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尤其是句子的句式和语气,很多同学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忽略,平时练习的时候,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即可。如第三句,最后的“也”字其实恰恰是句子语气的体现,应该翻译为“啊”
【参考译文】
项羽的亡命将领钟离眜家在伊庐,一向跟韩信友善。项王死后他就逃命来归附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国逮捕钟离眜。韩信刚到封国,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部队。汉6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造反。高祖用陈平的计策,“天子要出巡,会合各封国诸侯。南方有云梦泽,派使者告诉诸侯到陈会合,我要到云梦泽去巡游。”实际上要袭击韩信,韩信不知道。高祖将要到楚国,韩信要起兵造反,又想自己没有罪,要晋见皇上,又担心被捉拿。有人劝说他:“斩了钟离眜晋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忧虑了。”韩信就去跟钟离眜商量这事。钟离眜说:“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要抓了我去向汉王讨好,我今天死了,你跟着也就要灭亡了。”就大骂韩信说:“你不是忠厚的人!”最终就自***了。韩信拿了他的头,到陈晋见高祖。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载在随行的副车上。韩信说:“真的象人们所说的,‘狡兔死了,用来猎兔的走狗就被烹***;高空的鸟捕完了,良弓就收藏起来;敌国消灭了,出谋划策的臣子就要灭亡。’天下已经统一安定,我当然就应该被烹***!”皇上说:“有人控告你要造反。”于是用刑具锁绑了韩信。到了雒阳,赦免了韩信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和嫉妒他的才能,经常借口有病不参加朝会和侍行。韩信因此日日夜夜怨恨不平,平常总是怏怏不乐,对跟周勃、灌婴地位相同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会过樊哙将军,樊哙跪拜着迎送,称自己“臣”,说:“您大王怎么竟然肯光临臣!”韩信出了门,笑着说:“我这一辈子竟然跟樊哙这般人为伍!”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共19分)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韩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周济,字大亨,洛阳人。永乐中,以举人入太学,历事都察院。都御史刘观荐为御使,固辞。宣德时,授江西都司断事。艰①归,补湖广。正统初,擢御史。大同镇守中官以骄横济往廉②之。济变服负薪入其宅,尽得不法,还报,帝大嘉之。已,巡四川。威州土官董敏、王允仇***,诏济督官兵进讨,济曰:“朝廷绥安远人,宜先抚而后征。”驰檄谕之,遂解。
十一年出为安庆知府。岁比不登,民间鬻子女充衣食,方③舟而去者相接。济借漕粮以赈,而禁鬻子女者。且上疏请免租,诏许之,全活甚众。又为定婚丧制,禁侈费,愆嫁葬期者有罚,风俗一变。
饥民聚掠富家粟,富家以盗劫告。济下令曰:“民饥故如此,然得谷当报太守数,太守当代尔偿。”掠者遂解散。
济卒官,民皆罢市巷哭云。
(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①艰:指父母之丧。②廉:考察;查访。③方:两船并行。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同镇守中官以骄横闻:有名声B.济往廉之敕:朝庭下令
C.尽得不法状:情状D.嫁葬期者有罪愆:失掉、错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济为政以德的一组是:
①都御史刘观荐为御使,固辞  ②济变服,负薪入其宅,尽得不法状,还报 ③驰檄谕之,遂解
④借漕粮以赈,而禁鬻子女    ⑤上疏请免租   ⑥朝廷绥安远人,宜先抚而后征。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对原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永乐年间,周济凭借举人的身份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后又到都察院任职。都御史刘观推荐他担任御使一职,他坚决地推辞掉。
B.镇守大同的太监十分骄横,周济假托皇帝的命令,装成普通人模样,背着柴,深入到这个太监的家中,终于弄清了他违法的情况。
C.威州土豪董敏、王允相互仇***,朝庭命周济率兵征讨,周济恩威并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通过下达檄文劝说董王二人,终于解除了他们的武装。
D.周济任安庆知府时,民间出现饥荒,周济通过借粮放赈、上疏免租、禁奢侈浪费和鼓励饥民劫富自救等措施,使许多老百姓活了下来。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1)“朝廷绥安远人,宜先抚而后征。
(2)全活甚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②,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②悛(quān):改,悔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辙亦迁海康,告曰书:写信
B.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美丽,华丽
C.子瞻既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冠:位居第一
D.自量为己必俗患贻:遗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胸中不拘时,学于余
B.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孰能讥之乎
C.不见老人衰惫气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D.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狱吏所折困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
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有关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
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
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qú清瘦)而实腴”,认
为陶渊明的为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5分)   
译文: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     穷:穷尽。
小题2:对下列句中划线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恐振:通“赈”
B.群臣惊愕,起不意卒:通“猝”
C.秦王柱而走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小题3: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小题4: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谆拒之。备一旦烧屯去,博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谆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谆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徒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徒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顽嗣。文帝践阼,谥典日愍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小题1:下列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整卒,典颍阴令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官渡拒:抗衡
C.卿欲耿纯邪慕:羡慕
D.太祖之,迁破虏将军嘉:赞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5分)
(2)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氾南             军:驻军
B.若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C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D.越国以远                      鄙:边邑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急求子朝济夕设版焉
B.臣壮也,犹不如人夫晋,何厌
C.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吾还也。
D.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取之?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以其无礼于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夫晋,何厌之有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4:翻译:(10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6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