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30分)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 “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30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 “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 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 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 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 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 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 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 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危:高处
B.家贫躬耕躬:亲自
C.人有所遗遗:馈赠
D.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除:授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3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3分)
(2)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
(2)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解析

小题1:试题解析:危,端正。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文的特有现象,所考查的是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在文中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加点的词放在句子中甚至是放在上下文中去理解。除此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理解。衡独危坐树下,“危”修饰“坐”,应为形容词性。还可以借助于成语,通过联想来理解。成语中有“正襟危坐”,“危”即端正之意。
小题2:试题解析:①句表明许衡的颖悟力,勤学好问。④句表明许衡直言不讳,刚正不阿。⑤句是说许衡请求辞职。
点评: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解答可用排除法。做题时一般依次对所给的信息选项逐条辨析,但对无把握的信息可以先放下,在所给的五六条信息中,一定有干扰最小的错误项,先以此为突破点切入选项,一般就能排除一两项了,然后比照剩余选项,对不同点作重点辨析。这样可以减少纠结,提高时效,保证准确度。
小题3:试题解析:“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错,不只是学生,而是怀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的人。
点评:做这类题,应该注意第一遍通读全文时的阅读质量知道写了些什么人,有些什么行为举止,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着重于叙述内容的理解,然后在选项中找出疑问点,再回到原文相关部分仔细印证。如果通读全文时太马虎,四项都要一一核对,必定影响做题效率。
小题4:试题解析:第一句应翻译好“王”和“所以”两词。王,名词活用为动词,为王。所以,……的办法(途径)。第二句应翻译好“大朴”“视听”“涵养”几个词。大朴,非常朴素,原始质朴。视听,动词活用作名词,指看到的、听到的。涵养,培养。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难点是句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等。因此,翻译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这此词上。遇到这些词要有破解的方法:联想法、对译法、连文法等。应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选择多义词义项,对文句进行语法结构解析判定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为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祭痛哭祭拜。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30分)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 “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 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 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 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 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 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
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神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2分)
  (2)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小题1:下列各选项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别人办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小题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3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第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①。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②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
【注】①“疋”pǐ同“匹”。②縆gēng。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瑶不可。     执:坚持
B.瑶,民且重困微:认为……卑贱
C.扈至临清而返竟:竟然
D.迁陕西参政迨:等到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蒋瑶全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④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⑤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⑥既归,僻处陋巷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武宗南巡至扬州,随行的权幸因扬州繁华富庶,向蒋瑶大肆索要财物,蒋瑶对此暗中抵制,后被权幸用铁绳捆绑数日才被释放,扬州人对此无不感慨落泪。
C.皇帝对蒋瑶非常器重,在宴会上,他下令将蒋瑶的席位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出席位,并且强调尊重贤才比亲近亲人更重要。
D.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小题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4分)
(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①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①缪(miù):假装。②裈(kūn):裤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从者吉谢:拒绝
B.临邛令前琴曰奏:弹奏
C.长卿俱如临邛第:只要
D.昆弟诸公谓王孙曰更:轮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赀为郎②倚柱而笑,箕踞骂曰
B.①病免,客游梁②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①相如与俱临邛②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D.①卓王孙闻耻之②冰,水为之,寒于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相如在朝廷做武骑常侍期间,孝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司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梁国。
B.卓家的宴会司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临邛县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强前往,而这次宴会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爱情。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十分生气,不愿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后两人买了一间酒店来维持生计,生活倒也平静。
D.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谋生,感到耻辱,后由于兄弟及长者们的劝说,还是资助了他们,使女儿女婿成了富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3分)
译文:                                                                
(2)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3分)
译文: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考题。(共22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何兴之也!暴:暴虐
B.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
C.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D.乃“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引:援引,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②臣得有以报太子
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不师古②因人之力敝之
C.①天亡我,我何渡为!②顷未发,太子迟之
D.①欲力征经营天下②倚柱而笑,箕踞
小题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6分)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