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孟子·离娄》)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销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趁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尔反尔,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曾子认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1分)孟子引用曾子的话意在说明,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心腹,以死相报。(1分)所以,贤君应该行仁政,才能得民心,王天下。(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原文没有“趁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员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2)孟子认为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君与臣是以恩义相合的。所以君施以恩,臣则报以义。其核心还是“仁”。
点评:任何文本都是浑然的统一体,理解其中的内容必须时刻顾及“上下文”,如果断章取义,势必谬以千里。有些考生弃置这一阅读常识,理解文本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沿着一定的思维定势,浮想联翩而致误。本题的第一小题即犯了这种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先大父:先父。②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这里系借用,比喻玉岩公被贬官之所,并与前文“谪沅、湘时”照应。③宣力:出力,效力。④“自今”五句:语见《诗经》的第三章。大意是:今年算是个开端,岁岁皆为丰年,君子有了俸禄,就留下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官宪使陟:提拔,升迁
B.孺允公所居堂葺:修补
C.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公指后隙地谓允曰     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金陵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公所命名         夫夷近,则游者众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父亲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得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方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之去腾跃
C.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非徒武力雄一时也仁为己任,不亦重乎
B.智能亦自可韬与妻讪其良人
C.令捕杖毙,弃诸野先生将何
D.附锯其舵勇无礼则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人,幸勿***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说之,使隶京。下:居下,成为下属。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之。壮:以…… 为壮士。
C.留守叶衡重之。雅:高雅,文雅。
D.剧盗赖文政有功。平:铲平,剿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义端一夕窃印逃犹不能不之兴怀
B.献俘行在,斩安国市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劝京决策南向匪来贸丝,来我谋
D.不迎合仲卿母所遣
小题3:对辛弃疾早年追随耿京起义,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因此南归。
B.他介绍的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奔金,耿京大怒要***他,因此南归。
C.在耿京的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D.因义军内部叛徒张安国***耿京降金,辛弃疾得知,活捉张安国率残部南归。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3分)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3分)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