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潭为庐江,延已为准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以父墓毁去官。寻除尚书郎。
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渚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剌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及甘卓讨馥,百姓奔散。甘卓尝为东海王越所捕,下令敢有匿者诛之,卓投潭而免。及此役也,卓遣人求之曰:“华侯安在?吾甘扬威使也。”谭答不知,遗绢二匹以遣之。使反,告卓。卓曰:“此华侯也。”‘复求之,谭已亡矣。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建兴初,元帝为命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谘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不听。久之,加散骑常侍,屡以疾辞。及王敦作逆,谭疾甚,不能入省,坐免,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忧去职忧:担忧。B.出为郏令出:(官员)外调。
C.使反,告卓反:返回。D.狂寇未宾宾:归顺。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谭异而存之,遂见升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因法收谭,下寿阳狱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C.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谭一岁时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他少时勤奋好学,已表现出论辩的才华。
B.华谭为官司能荐贤举能,并获得了“知人”的好名声,他先后举荐过张延、干宝等人。
C.华谭为官体恤百姓,卓有政绩,两次升任庐江内史;又为政谨严,常因此得罪上司。
D.华谭学识渊博,曾因著《辩道》而得到元帝常识,他又因职务清闲,多次提出辞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滨友之礼。(3分)
(2)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4分)
(3)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扬州刺史周浚推荐他做从事史,喜爱他的才能和器局,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引”、“才器”、“待以宾友之礼”句式,各1分)
(2)华谭不明白顾荣的心意,到处公开声讨他,极力指责他的不是,因此被顾荣怨恨。(“悟”、“露檄”、“非”、“为荣所怨”被动句式,各1分)
(3)心志、精力一天天减退,白白地享受俸禄没有功劳,确实应该退位。(“日”、“素餐”、“宜”,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采用带入法可知A项中“忧”指指母亲的丧事,如果理解成“担忧”就讲不通。
小题2:
试题分析:
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分别为:介词,依照,根据;副词,于是。C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才。D分别为:介词,用,把;连词,表目的,相当于“而”
小题3:
试题分析:
研读文章第五段中语句可知D项说法因职务清闲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一些名次性的词语可根据情况照搬,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引”译为推荐,“才器”译为才能和气局,句式“待以宾友之礼”应为“以宾友之礼待”;(2) “悟”译为明白,“露檄”译为公开声讨,“非”译为不是,句式“为荣所怨” 为被动句式;(3)“日”译为一天天,“素餐”译为白白地享受俸禄,“宜”译为应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谄媚,卑屈。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戚施:驼背,腰直不起来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i):诽谤非议。⑥梧,梧桐。槚,即楸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过: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县: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将:助长
D.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狱:监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不赂者以赂者丧
C.莫不有裨于世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人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小题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 呼 有 伯 乐 而 后 识 马 有 匠 石 而 后 识 梧 横 自 古 以 及 于 今 伯 乐几 人 匠 石 几 人 耶 抱 奇 材 而 不 遇 以 泯 死 者 不 少 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小题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小题2: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悟已往之不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帝***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小题1: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小题2: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成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给:衣食充足,丰裕
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寇:侵扰,劫掠。
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许:夸耀,自夸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笃:忠厚.诚实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每之田中,号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群盗闻而避焉纤歌凝而白云遏
D.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   )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  ⑤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4分)
                                                                            
(2)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4分)
                                                                           
(3)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