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节选自 《后汉书》 )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萃:聚集
B.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爱:害怕
C.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祠:祭祀
D.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筮:用蓍草占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郁怒恨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恐诛,上书肃宗自讼度我至军中,公
C.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D.今日之会,宁卿宗有光荣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诽谤先帝,因而被要求前去狱吏那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认为学习应为了天下人,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爱”为吝惜。故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的分析思考要结合着具体语句对文言虚词进行分析判断。A.第一个“之”代词,他们;第二个是代词,我 B.第一个“乃”连词,于是;第二个是副词,才C第一个“焉”兼词,于之;第二个是助词,啊 D.都为介词,对于。故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和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比较原文和选项的细微差别,然后进行判断。A是崔骃接受狱吏的审讯。故选A。
【参考译文】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曾祖父孔子建,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崔篆友好。崔篆出仕王莽任建新大尹时,曾经劝孔子建出仕。子建回答他说“:我有做布衣老百姓的心愿,您有做官的志气,各人听从各人的所爱,不是很好吗?我们所走的道路,既然不同,请从此别。”就回去了,死在家里。
孔僖与崔篆的孙子崔骃是好朋友,同游太学,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的时事,孔僖废书叹息说:“如此,这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崔骃说:“是的。从前孝武皇帝做天子时,年纪轻轻的,才十八岁,崇信圣人之道,以先王为学习的榜样,五六年的时间,号称胜过文帝、景帝的恭俭。到后来任意而行,忘记了自己以前的好处。”孔僖道: “书传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邻房生梁郁附和着道:“这样,武帝也是狗吗?”孔僖、崔骃默然不做声。梁郁发怒恨他们,暗地里上书告崔骃、孔僖诽谤先帝,讥讽当世。朝廷把这件事交管事人处理,崔骃去狱吏受审讯。孔僖看到逮捕他的人快来了,害怕被诛,于是上书肃宗申诉:“臣愚见,认为凡是称为诽谤的,是说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捏造诬蔑而已。至于孝武皇帝,政治的好与坏,在汉史上写得明明白白,有如日月。这是叫做直说书传实事,不算捏造。皇帝为善,天下的善就都归于他,皇帝不为善,天下的恶也都会集在他那里,这都有原因的,不可以责于人呢。并且皇上即位以来,政治没有什么过失,德泽及于百姓的却很多,天下的人都是知道的,我等为什么要讥刺他呢?假使非议的是事实,那就应该坚决悔过改正;若是说得不适合,也应当宽容,又为什么要加罪他呀?我等受戮,死就死了,但天下的人,一定会改变过去对皇上的看法,从这件事观察皇上的用心。自今以后,如果看到不可的事,就绝对不会再说了啊。我之所以不吝惜死,还敢于毫无顾虑地这样说,真正是为皇上爱惜这天下大业。皇上如果不爱惜,那我有什么办法呢?齐桓公亲自揭露他先君的过错,以启发管仲,然后全体臣子得以尽心为国。现在皇上居然想为远在十世的武帝隐瞒事实,难道不是与桓公大相径庭吗?我恐怕官吏猝然陷害我,令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诉,使后世议论的人随便以皇上作比较,难道可以再使子孙补救遮掩吗?我恭谨地去朝廷等待重诛。”帝本来也无加罪孔僖等人的意思,奏书送上去,马上下诏不问罪,授孔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巡视东方,回来时经过鲁,去阙里,用牛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奏黄帝、尧、舜、禹、汤、周六代的音乐,命令儒者讲《论语》。孔僖因向皇上道谢。帝说:“今天的大会,难道不是对于您孔氏一种光荣吗?”孔僖回答道:“我听说贤明的圣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现在皇上作为天子,亲自到我们这里,这是崇敬致礼老师,使圣德增辉。至于说到光荣,是不敢承当的。”帝大笑说:“不是圣人的子孙,哪里说得这样好的话啊!”就授孔僖郎中。 
这年冬天,授临晋令,崔骃用《家林》占卜,说不吉利,阻止孔僖道: “你为什么不辞官呢?”孔僖说:“学习不为个人,出仕不选择什么样的官才做,凶吉在于自己,难道是由占卜决定的吗?”做了三年临晋县令,死在任上,遗嘱就地埋葬。
核心考点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小题1: 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4分)
小题2: 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4分)
小题3: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②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尔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帝喜。五年加太子少保,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
【注】①长铨:长,掌管;铨:铨选,选拔。 ②僧保:生平不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婿固不使离去
B.内所披袄中收,放置
C.翁廉如果
D.出珠授之,封宛然记号,标记
小题2: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表现王翱“忠清”的一组是                (  )
①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  ②列卷火之
③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⑤公拆袄,出珠授之              ⑥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翱为官清正,不让他第二个孙儿去应秋试,是因为他认为孙儿的才能虽然可以考中,但是这样会使寒士落第,表现了他为国而忘私的高尚品德。
B.王翱手握重权,对女婿调动官职一事,也不讲私情,对待为女婿说情的夫人他毫不客气,打伤夫人后还离家多日,女婿最终也没能调入京城任职。
C.王翱接受了某太监的馈赠后,寻找到了太监的侄子,而他们不相信王翱,假造了价值五百两银子的房契,可是最终王翱完好无损地把宝物送给了他们。
D.文中所选的几件事都是从正面直接来表现王翱高尚人格,对朋友有情有义,对家人要求严格,为官忠正不阿,对朝廷和皇帝能恪尽职守,坦诚对待。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5分)
(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悼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悖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諄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
后章悖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七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释】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吴守礼将之查办B.陛下富于春秋年岁
C.章惇用事,尤忌之憎恨D.金人其冢发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吾当从汝所之/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默D.因劝为子孙计/吾今为之虏矣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悖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4分)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4分)
小题4: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①孟懿子,姓孟孙,名何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煌言,浙江鄞人也。崇祯十五年举人。崇祯自缢煤山,奉鲁王以海,从鲁王监国。 入典制诰,出领军旅。败,々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
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来书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 或为变色,贞士则不然。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 问,故每社雪自甘,胆薪深,而卒以成事。仆于将略原非所长,只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令逾一紀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永历十四年,成功大举,煌言与俱,次崇明。煌言曰:“宜先定营于此,进退有所据。”不从。成功欲取镇江,虑江宁援至,煌言曰:“舟师先捣观音门,南京自不暇出援。”成功属煌言,煌言所将人不及万,舟不满百,即率以西。闻成功拔镇江,煌言言当先抚定夹江郡县,以陆师趋南京,成功复不从。未几闻成功败,煌言走铜陵,与楚师遇。兵溃,焚 舟登陆,追骑至,从者尽散。煌言突囷出,变服夜行,有父老识之,匿于家数日,导使出 间道,走天台入海。使桂王告败,桂王敕慰问,加兵部尚书。
成功自江宁败还,取台湾谋建国。鲁王在金门,礼数日薄,煌言岁时供亿,又虑成功 疑,十年不敢入谒。及闻桂王败亡,上启鲁王,将奉以号召。无何成功薨,子经嗣。知不足谋,益郁郁不乐。
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 更何望? ”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从者数人。提督张杰谋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煌言。
临刑,二卒以竹舆舁至江口。煌言出,见青山夹岸,江水如澄,始一言曰:“绝好江山!” 索纸笔赋绝命辞三首,略一振臂,绑索俱断,立受刃,死不仆,刑者唯跪拜而已。
论曰:当鼎革之际,亡国遗臣举兵图兴复,时势既去,不可为为,盖鲜有济者。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胆薪深厉:厉害
B.进退有所据 庶也许
C.提督张杰谋煌言 致:抓获
D.当鼎革之际, 鼎革:改朝换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奉王入金门    今其智反不能及 
B 成功属煌言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 知不足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D 不可为为     举世非之不加沮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煌言是大明遗臣,明亡后,尊奉鲁王并担任监国,手握重权。战败后,严辞拒绝清 高官的招降。
B.永历十四年,郑成功举兵,张煌言响应,相约攻南京,但郑成功不听煌言的建议,导 致先胜后败。
C.张煌言兵败铜陵,最终逃至海上,派使者向桂王禀报,桂王不但没责备他反而提升他 为兵部尚书。
D.张煌言临刑前毫无惧色,索要纸笔写绝命诗三首,然后立而受刑,死而不倒,刽子手 都被震撼了。
小题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6分)
(2)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