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陆文学自传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文学自传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及与人为信,虽水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茕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自幼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子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其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节选自《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满足
B.虎狼当道而不也愆:失期
C.自幼学文属:写作
D.至德初,秦人过江洎: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陆羽“特立独行”个性的一项是(     )(3分)
①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②少好属文,多所讽谕。
③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            ④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⑤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          ⑥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A.①③④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羽虽然相貌丑陋,还有些口吃,但多才善辩;虽然气量狭小,性情急躁,自以为是,却能听规劝。
B.陆羽在苕溪时常独行山野,吟诵佛经、诗文,兴尽则号啕而返,因而楚地人把他比做当代的接舆。
C.陆羽在天宝年间被任命为伶人的老师,河南太守李齐物觉得陆羽与众不同,便把自己的诗集给他。
D.陆羽因躲避战乱逃到江南之后,常写文章对社会现实加以讽刺或劝谕,因此遭到世俗之人的嫉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1)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3分)
                                                                             
(2)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3分)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分)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6)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
⑴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嘴巴动动罢了。(“但”、“所”、“危”各1分)
⑵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有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羞愧。(“善”、“羞”、句意通顺各1分)
⑶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抛下我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舅逼迫我母亲改变了自己的意愿。(“见背”、“夺”、句意通顺各1分)
⑷项脊轩共四次遭受火灾,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殆”、被动句式、判断句式各1分)
⑸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介宾短语后置、“用”,判断句式各1分)
⑹如今少卿竟用推举贤能之人教导我,恐怕和我内心的想法相违背吧?(“乃”、“无乃”“剌谬”各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适:到、去。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所适”是“所”字结构,“所”字后应跟上一个动词,与“所”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满足”是个形容词,显然是错误的。从文意来看,此句的意思是说,陆羽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可见“满足”也是讲不通的。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信息的筛选,可根据题***筛选要求,采用排除的办法来解答。就是先了解所提供各句的意思,再根据题干意思思来排除。②是陆羽的文学才能。不合题***筛选要求,据此可排除B项;③⑥是陆羽喜欢读书写字。也不符合题***要求,据此可排除ABC这三个选项,本题的答案也就得出了。
小题3:试题分析:“逃到江南之后,常写文章对社会现实加以讽刺或劝谕,因此遭到世俗之人的嫉恨。”理解错误。原文说陆羽从小就爱好写文章,多加讽刺或劝谕,并非过江之后;遭到世俗之人嫉恨是因为陆羽总是说实话,尽忠言。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好句子,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特点和意思。这几个句子,⑷句“得不焚”为被动句式,“殆有神护者”为判断句式,⑸句中“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介宾短语后置,“用之所趋异也”这又是判断句式;⑹句“无乃……乎?”则又是固定句式。除此外,就是注意各句中的关键词的翻译,尤其是古今异义字的把握。如⑴句中的“但”,只;“危”,端正,庄重。⑵句中的“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事;“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羞愧。⑶句中的“见”,第一人称代词,指“我”;夺,改变。⑷句中的“殆”,大概。⑹句中“剌谬”是理解句意的关键,违背;悖谬。
参考译文
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不知谁说的对。他有着三国时王粲、晋朝张载那样丑陋的相貌,有汉代司马相如、扬雄那样的口吃病,但为人多才善辩很守信用,气量小而性情急躁,(处事)多自己做主。朋友们规劝,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有人怀疑他,说他性情多怒。等到与别人有约,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失期。
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驾着一条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传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的楚狂接舆吧。”
(陆羽)才三岁就成了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大师积公的寺院里。从九岁开始学习写文章,积公给他看佛经及有关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儒家之徒听到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我将要接受孔圣人的文章,可以吗?”积公说:“好啊,你想当孝子!你根本不知道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教经典(的主意)不改变,陆羽坚持学儒家经典不动摇。积公由于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一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在竟陵城西湖边,没有纸可以用来学习写字,陆羽就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
有一天,向一位学者请教一个字,从学者那里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嘴巴动动罢了。积公知道了这件事,唯恐陆羽受到佛经以外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干活。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理解书的意思。”悲泣不能自禁。看管的人认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断鞭子上的刺才停手。陆羽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撇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以自身为戏班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吏藏珠”之戏。
到唐肃宗至德初年,淮河一带人为避战乱渡过长江,陆子也渡过长江,与吴兴皎然和尚结成为僧俗忘年之交。(陆子)从小爱好写文章,多加讽刺或劝渝。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好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羞愧;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陆文学自传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门庭籓溷皆笔纸著:放置,安放B.思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C.世咸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D.专典籍意:放在心上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但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立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入洛阳后,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3分)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3分)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忠臣者务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
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人之田,田主***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忠臣者务君之德崇:使……崇高
B.牵牛人之田蹊:践踏
C.乃陈之戍,立陈之后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阴谋:暗中谋划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  )(3分)
①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 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 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 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王并无贪图的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
(2)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
(3)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22分)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注】壅:堵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六年,御史中丞。拜: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辜:罪
D.雄飞受赐,封藏于家。识:作标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雄飞先自降一阶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汝曾使我家钱物,得问我可胜道也哉
C.臣未尝敢轻用则何时而乐耶
D.卢世荣言利进用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
小题3: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一组是(    )(3分)
①搜抉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辩白。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2分)
(2)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3分)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3分)
(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8分,每小题3分)
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史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次:次序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C.而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
D.乃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顷未发,太子迟之
悉使羸兵负草填
B.使使闻大王
余船次俱进
C.群臣侍殿上,不得持尺兵
奉辞伐罪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时矫首遐观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荆轲性格特点中的耿直刚烈的一组是(     )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④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原打算等待自己的一位朋友到来和他一起去刺***秦王,可燕太子丹认为等他朋友来到就太晚了,所以想让他马上就出发。
B.荆轲前往刺秦,太子等人都到易水来为他送行,荆轲的歌声感染了前来送别的人,然后荆轲登上车离开,始终没有回头。
C.荆轲到达秦国之后,拿着一千斤金子贿赂了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经他引荐秦王非常隆重地在咸阳宫接见了燕国使者。
D.荆轲追逐秦王时,殿上的大臣们仓促之间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扔给秦王一把剑,秦王才得以拔剑击伤了荆轲。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2分)
(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   ②则斗卮酒
B.①赵急,请救齐      ②长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归  ②今行无信
D.①齐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3分)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