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淮字伯济,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曾,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淮字伯济,建安中举孝廉,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曾,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准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一知款曲,讯问周至,称神明。
太和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正始)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八年,诸羌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淮策维必来攻霸,维果攻为翅,会淮军适至,维遁退。进讨叛羌,降服者万余落。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释】①防风:即防风氏,大禹时期人物,协助大禹治水。②唐、虞之世:尧、舜时代。唐,尧之国号,虞,舜之国号。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中举孝廉,平原府丞。除:任命,授予官位。
B.讯问周至,称神明。咸:都,全。
C.诸将皆欲攻西围谓:以为,认为。
D.淮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度:度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一一知款曲②孰能讥之乎?
B.①昔禹会诸侯涂山②嗟鸠兮。
C.①半济后击②侣鱼虾友麋鹿。
D.①是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②其求思之深而不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渊死后,为了稳定军心,郭淮临时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主将,事后曹操正式授给郭淮主将符节。
B.文帝即位时,郭淮奉命前去祝贺,因路上“留迟”受到文帝严厉的责备,郭淮巧妙应对,得到太祖曹操的赏识。
C.太和五年,蜀国出兵卤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郭淮强迫羌人和胡人家家拿出粮食,避免了从关中运粮的麻烦。
D.羌人叛乱之时,夏侯霸率领大军驻扎在为翅,郭淮估计姜维必来攻打,果然不出所料,不过由于郭淮率兵适时到达,姜维退兵而去。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分)
(3)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4分)
答案

小题1:D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做一样;齐,把……看做相等,都作动词用。这三个字必须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幽壑,深谷;嫠妇,寡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四个要点各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3)淮认为诸葛亮一定会攻打北原,应该先派兵驻守,宣王同意了(淮的看法),于是淮就派兵去驻守北原。(策:认为。宜:应该。善:赞许,认同。三个字翻译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度:估计,考虑。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D都是介词,因。A①代词,他们的;②表示反问语气,难道。B①介词,在;②通“吁”。 C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A事后曹操正式授给张郃主将符节。B应该是“得到文帝的赏识”。C原文“抚循”,应该是安抚、慰问,而不是“强迫”。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淮字伯济,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曾,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为乐,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注释】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窊(wā):低洼地。③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蓺(yì):种植。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B.野蜂其间巢:巢穴
C.能积热已:止,治,消D.必重褥,食必珍美寝:卧室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植物中人知乐为乐
B.剑溪之水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C.人知乐之为乐,不知苦之为乐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李苦存乃欲生刧之
小题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苦斋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读,从而说明了苦斋命名的由来及意义。
B.文章结尾议论意在明确人们的“苦乐观”与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章介绍了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在这无所不“苦”的环境下,主人却能乐在其中。
小题4:将下列三句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2)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溪集》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之春,上塈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其夏之官荆溪,既抵官下,阅讼牒,理邦赋,惟朱墨之为亲,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也。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试汇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诗四百九十二首。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今年备官宫府掾,故人钟君将之自淮水移书于予曰:“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子荆溪之诗,未可以出欤?”予一笑,抄以寄之云。
淳熙丁未(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注释】①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体来学习模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止:只,仅仅
B.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也。暇:空闲
C.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口占:作诗文不打草稿,随口而成
D.庐陵杨万里廷秀。序:序文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杨万里克服“诗人之病”的一组是
①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②择之之精,得之之艰
③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④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⑤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
⑥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⑤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B.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C.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D.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
(2)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
(3)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功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古文观止》)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之乱,人为兵:征调
B.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上下:增加或减少
C.吾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特别
D.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待:依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弃来归师道不传也久矣
B.食而怠其事积水成渊,蛟龙生
C.则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薄功厚飨之者邪何以番吾生安吾性耶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馒做工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
B.王承福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得必要性,才能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C.王承福一直都是在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D.选文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行,对王承福所言,世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舍于市之主人,而其屋食之当焉。
                                                                                           
                                                                                           
(2)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3)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贾 谊 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yuè)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夫子何为不?             豫:高兴
B 虽三代何以远             过:错
C 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       略:夺取
D 一不见用,则忧伤病       沮:失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就者大,必有所忍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知其有狷介之操
B.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
C.王庶几召我观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才将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3分)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B.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C.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D.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3分)
                                                                               
⑵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3分)
                                                                               
⑶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甘罗列传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攻取,破城邑堕:堕落
B.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C.武安君之难:意动用法,认为……难,诘难
D.赵襄王迎甘罗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燕去咸阳七里而立死杜邮
B.请张唐先报赵如今人方为刀俎,我鱼肉
C.今燕必经赵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D.得唐者百里之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一项的是(   )(3分)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罗服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
B.甘罗游说张唐采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个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城的好处。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4分)
②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甘罗“游说成功”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