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吏道【元】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吏道
【元】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宫,厥可稽已建:管理。
B.而天下受其赐阴:暗中。
C.亦并为食以代其耕缘:靠着。
D.二帝三王天下之道平:治理。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世以所害民者牧民但刘日薄西山
B.率虎狼牧羊豕,望其蕃息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人乱也,由夺其食徒慕君高义也
D.今之民不能自食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4分)
(2)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后世官吏与古时官吏的区别在哪里?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1)(4分)上天生养这些老百姓,从事的职业不同,这些都是用来自食其力的方法。
(2)(4分)废除官吏,去掉县令,任凭天下的百姓自己去治理社会的混乱和危险,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小题4:(5分)后世官吏大多祸害百姓,依靠疯狂搜刮、掠夺百姓为生,而古时的官吏都是有才能有贤德的人,他们本不太愿意做官而勉强为官,他们做官能造福百姓。
一点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建”应为“设置”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为连词,因为。C项前一个“之”为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一个“之”结构助词,的。D项前一个“为”为动词,治理;后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
本题是对高中文言虚词的考查,根据2007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本题的解答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词性界定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二、数学代入法,即把题中的某一个字的释义代入到另一句中去验证,看是否能表达清楚,符合文意。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四、语境推断法,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在解答是应重点关注“生斯民”、“为业”、“所以”、“食力”、“废”、“去”、“听”、“愈”。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根据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概括。第二段“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主要讲了古时候官吏的特点;第三段“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主要讲了后世官吏的特点。回答时把这些特点罗列起来即可。
【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惟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
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吏道【元】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于公所舍:居住
B.非深山之中特:只,仅仅
C.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D.予大夫士之爱公者意:意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不在//浩浩如冯虚御风
B.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但刘日薄西山
C.今夫乾没氏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项是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介?(3分)
(2)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3分)
(3)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往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吏宾客并去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劝彦归朝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欲权略致之②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①遂叱缚之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C.①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请宾客
D.①既至,止宾馆②斑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小题3: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
A.①近待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乃遣一人徽劝彦归朝,以揣其意②故史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小题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函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3分)
②计君之咎,实不容诛。(3分)
③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闻楚之意何如师:做老师。
B.王见,未至趣:兴趣。
C.闻晋约诸侯楚图:谋取。
D.欲言,鼻即止扪: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瑕客,问之如大夫 / 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B.尚得奠枕寝耶 /王笑不言
C.盖往往藉是谋利禄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然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 /小获邑,大则得城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3分)
(2)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3分)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辛弃疾
臣窃惟方今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虽四方万里之远,涵泳德泽如在畿甸①。宜乎盗贼不作,兵寝刑措,少副陛下厉精求治之意。而比年以来,李金、赖文政、姚明敖、陈子明之变,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是岂理所当然者哉?臣窃伏思念,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②,斥去贪浊,宣布德意。
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自臣到任之初,见百姓遮道,自言嗷嗷困苦之状。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臣一一按奏,所谓“诛之则不可胜诛”。臣试为陛下言其略:陛下不许多取百姓斗面米,今有一岁所取反数倍于前者;陛下不许将百姓租米折纳见钱,今有一石折纳至三倍者;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令则有旬日之间追二三千户而科罚者;又有以贱价抑买,贵价抑卖百姓之物,使之破荡家业,自缢而死者。其他暴征苛敛,不可胜数。且近年以来,年谷屡丰,而盗贼不禁乃如此,一有水旱乘之,臣知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民者囱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
陛下付臣以按察之权,责臣以澄清之任,封部③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其敢废旷,以负恩遇?自今贪浊之吏,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但臣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使他日任陛下远方耳目之寄者,指臣为戒,不敢按吏,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伏望朝廷先以臣今所奏,申敕本路州县: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④为意。有违弃法度、畲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臣不胜幸甚。
【注】①畿甸:泛指京城地区。②三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③封部:指所辖之地,此指荆湖南路。④元元:庶民,百姓。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寝刑措:施行。
B.皆能臂一呼攘;挽起(农袖)。
C.重大兵翦灭而后已烦:烦劳。
D.陛下不许罚人户钱贯科:处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臣姑湖南一路言之②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B.①而盗贼不禁如此②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
C.①敢废旷,以负恩遇②孰能讥之乎
D.①顾恐言未脱口祸不旋踵②泉涓涓始流
小题3: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属于辛弃疾“究盗之由”和“平盗之略”的一组是
A.①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
②封部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
B.①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
②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
C.①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
②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为意
D.①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②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认为南宋近年的几次民变本不该发生,指出民变的原因与部分大臣没有恪尽 职守,不能严格执法,惩戒贪腐之徒有关。
B.辛弃疾以事实为证,说明平民百姓惨遭地方官吏盘剥压榨的残酷现实,提出贼盗兴起的根源在于官逼民反。
C.面对贫官横行、民变频发的严峻现实,辛弃疾希望皇帝给予自己更大的按察官吏权力,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决绝态度。
D.辛弃疾希望朝廷采纳自己的奏议,严令各级官吏悔过自新,将执政为民、养育百姓作为职责,并严惩不法官员。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5分)
(2)有违弃法度、贪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