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定而视焉少:稍微。
C.然而惠然临见:看见。
D.难而可喜工:精巧。
小题2: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  )(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B.②③⑤
C.②④⑥D.①④⑤
小题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世上想借助(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人,从我这里能获取什么呢?
(2)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认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此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却越达不到(道的境界)。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见:我,指自己。
小题2:
试题分析: ①不是关于“为文之道”的观点,而是阐述学者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这一情况。④从文中看,应是吴充来信的话,是吴充的观点。⑥是欧阳修自谦的话,说自己还未能学到“道”,但对求道不会自我满足,停滞不前。  
小题3:
试题分析: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假:借助。誉:(别人的)赞誉。以为重: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借:凭借。而后:然后。奚:什么。 (2)惑者:不明白事理的人。徒:只是。以为:认为。学者:要学的(内容)。而已:罢了。不至:达不到(道的境界)。
参考译文:我恭敬地告白吴秀才,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您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您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 ①挟:倚仗。
小题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浔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尝著《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因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高趣:志趣
B.而家贫不能得恒:经常
C.如也晏:平静、安定
D.盖以自况:情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每有意,欣然忘食
天大雨,道不通
B.①或酒招之,造饮辄尽
②且焉土石
C.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②便扶向路,处处
D.①此亦人子也,可善
②公等雨,皆已失期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潜“不慕荣利”的一组是(    )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④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喜欢饮酒,但不善饮,家里穷得不能经常喝到,亲朋便摆酒招待他,他每次必醉,喝醉了就走。
B.陶渊明亲自种田耕地,以至累得体弱生病,也不愿做官。
C.江州刺史檀道济想让陶渊明出来做官,并讲了一番贤能之士处世的道理,可是陶渊明却不为所动。
D.陶渊明做彭泽令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当官后便带上全家,并分配给儿子一个仆人来服侍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路请缨”与“有怀投笔”句,表达了只能羡慕他人的遗憾和空有报国之志的感慨。
B.“他日趋庭”与“今兹捧袂”句,写省父和拜见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C.“杨意不逢”句,借司马相如的典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钟期既遇”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说明自己今日得遇知音,今后得志有望。
D.本段述说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和期望得遇知音的心情。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选自《庄子·杂篇》,有删改)
注:①屠羊说:一个卖羊肉的屠夫。②三旌:指公、侯、伯三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羊说而从于昭王走:逃跑
B.今臣之不足以存国知:通“智”,智慧
C.藜羹不糁,颜色甚惫颜色:脸色
D.陈蔡之,于丘其幸乎隘:险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返回楚国,打算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屠羊说也在被赏赐之列。但屠羊说拒绝了楚昭王的赏赐。
B.屠羊说认为:楚国灭亡不是自己的过错,所以不愿为此而死;楚昭王返国,自己没有功劳,所以也不能接受奖赏。
C.孔子处境困窘却弦歌不辍,子路、子贡认为这是不知羞耻的行为;后经孔子解释,子路改变了态度,但子贡依然如故。
D.孔子认为,七天不能生火做饭,野菜汤里没有一粒米屑并不算困厄,如果不能通达于道才是真正的困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