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未几,大清兵逼广宁,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越数日,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
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因列上抚西部、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帝褒纳焉。
时宁远城工竣,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奏言:“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速畀臣饷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索功高,欲亲附之,令应冲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①,围复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谥文忠。后叙宁远功,荫子锦衣世千户。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有删改)
①此城笑也,于法当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人言,声墙壁殷:震动B.饷足,即妄为渠:他
C.文移往复缓之稽:可笑D.忠贤由是大憾:仇恨,怨恨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承宗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   ②天下当重将权 ③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
④列上抚西部……开京东屯田数策 ⑤承宗不与交一言   ⑥承宗乃杜门求罢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承宗貌奇气壮,有别常人。他胡须张挺,声音洪亮;在边郡讲授经学时,往来很多地方,多次向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打听险要之地,通晓边防事务。
B.孙承宗文武双全,颇受器重。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都感觉很受启发;沈、辽失守,满朝喧扰不安,众大臣推举他主持东边军务,皇帝因不舍而未准。
C.孙承宗明晓时弊,谋事周全。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核实的情况,提议授兵权给可倚重的人,给予一定自主权,并献上镇守边境的多条策略。
D.孙承宗忠于朝廷,刚正不阿。他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清兵攻陷高阳,他不幸被抓,面向朝廷叩头后上吊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
(2)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 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重”,重视,加重;“节钺”,符节和斧钺,指权力;“用”,凭借;“陵”,通“凌”,“陵其上”,省略结构,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一处1分,句意1分) (2)孙承宗再次(两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疏”上疏;“具”一五一十地,详细;“饬”:整顿;“竟”,最终。一处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稽:延迟,拖延。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可笑”和后面的“缓之”不搭配,解释不通,应为同义词复用和“缓”意思相同。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孙承宗”性格特征是“有远见”, ①表明皇帝对孙承宗的讲论感到满意;⑤表明孙承宗不与魏忠贤同流合污;⑥是孙承宗无奈的举动。和“有远见”无关,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D“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错,应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事件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重——重视(加重、加强),节钺——符节和斧钺(权力,用——凭借,陵——欺凌他们。(省略结构,在他们之上欺凌) (2)疏——上疏,促——催促,具——详细,,饬——整顿,竟——最终。
【参考译文】
孙承宗,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须髯张开如戟。跟人说话,声音震动墙壁。最初在边境郡县为县学的学生们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一直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隘,因此通晓边防事务。
熹宗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经史,都说:“心灵开悟。”所以对他的垂爱关注特别殷切。天启元年,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满朝喧扰不安。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让孙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于是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主持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二次上疏都不同意。不久,大清兵进逼广宁,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过了几天,命令他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军饷经常不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问。”于是分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堡垒、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几条对策。皇帝嘉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宁远城工程竣工,关外守卫用的战具都已齐备。孙承宗谋划大规模行动,上奏说:“先头部队已设置在连山、大凌河,尽快给我二十四万两军饷,就可以立即取得战功。”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饷给足了,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不如答应他但不给他,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的行动。”孙承宗再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给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这个时候,魏忠贤更加擅权。因为孙承宗功劳高,想让他亲近依附自己,叫刘应坤等人去表明自己的意图。孙承宗不跟他说一句话,魏忠贤因此极恨他。而后,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疏诋毁孙承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
崇祯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在十一月九日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族人抵抗守卫。大清兵将要离开,围绕着城墙大声叫喊了三次,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清军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又一次包围了高阳城。第二天城池陷落,孙承宗被抓住。望着都城方向叩头后,上吊自***,终年七十六岁。谥号文忠。后追叙宁远战役的功绩,荫封儿子锦衣世袭千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法:犯法判罪B.渥即为僚佐表:上表推荐
C.僖宗凤翔次:依次排列D.图堕笏阳: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后再户部侍郎召作文见志曰B.嘉节,常与游与闾里耆老相乐
C.召礼部尚书尝御史所劾D.既休美具耄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B.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C.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D.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唐代那些节士文人因其“三宜休”而为此亭命名为“休休”。
D.司空图言语奇特古怪,是为了表达他超然世外的观点。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因为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4分)
②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司空图“忠于唐王朝”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一 部 《 左 传 》 便 十 六 都 用 此 法 若 不 解 其 意 而 目 亦 注 此 处 手 亦 写 此 处 便 一 览 已 尽 《 西 厢 记 》 最 是 解 此 意。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
(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有删节)
20.《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     依据唐代诗人     的《会真记》改编而成的一部杂剧。(2分)
21.从上述材料看,《西厢记》在创作上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  
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议袭之,恐事泄,故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七年,权到皖,使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击曹休,破之於石亭。是时丹阳、吴、会山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权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至,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馀人。
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为人恭顺,善於承颜纳规,言辞未尝切。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宗族子弟并蒙宠贵,赐累千金,然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
《吴书》:“初,琮为将甚勇决,当敌临难,奋不顾身。及作督帅,养威持重,每御军,常任计策,不营小利。”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便赡振:救济
B.权时已与吕蒙议袭之阴:暗中
C.故琮表不答寝:休息
D.言辞未尝切迕:抵触,违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谦谨“持重”的一组是(3分)
①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琮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③明赏罚,招诱降附                   ④为人恭顺,善於承颜纳规
⑤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
⑥赐累千金,然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
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策初到吴地,全琮的父亲率先归附,孙策表封其为丹阳都尉。孙权做车骑将军时,任命全柔为长史,后调任桂阳太守。
B.刘备率领关羽的人马包围襄阳樊城,全琮首倡偷袭之策,当即为孙权所采纳赞赏,事成之后又在宴会上加以表彰。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不主张冒险侥幸,反对其他将领提出的分兵抓捕百姓的策略,认为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孙权将要攻打珠崖与夷洲,全琮认为该处地僻,士卒征讨,易染疾病,反对出征,孙权却未听从,但一年后后悔不已。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2)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
(3)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韩退之、王介甫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
(王士禛《池北偶谈》)
小题2:写出教材中学过的韩退之和王介甫的代表散文各一篇。(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智伯我知:了解
B.委质而臣事襄子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C.寡人赦子,亦已矣足:满足
D.焉以报雠之意致:表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
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
(3)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