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 .其闻道也故先乎吾B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同步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A .其闻道故先乎吾
B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C .师道之不传久矣
D .其下圣人亦远矣
答案
B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 .其闻道也故先乎吾B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 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 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 (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得之友人所者        遗:赠送
B.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必尽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            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一砚之用,不知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善鉴万类
C. 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           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
韩 愈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经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1.对下面加粗的两组虚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在外,树旗旄,罗弓矢
②我行之
③其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④大丈夫之遇知天子
A.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不同。
B.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相同。
C.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也相同。
D.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也不同。
2.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庭做官,掌管人事大权,直接辅助皇帝的人。
B.“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意为团结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评意见而不烦恼。
C.“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当面受到称赞,还不如背后无人毁谤。
D.“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想进去而又迟疑不前,想要说话而又不敢讲。
3.对文中的“大丈夫”“我”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是指那种“奔走于形势之途”为求一官半职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
B.“大丈夫”是指那种“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且美女如云的游手好闲之徒。
C.“我”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
D.“我”是“处污秽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
4.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的是达官贵人,他们深得皇帝宠幸,在朝可发号施令,出外则前呼后拥,居家有美女投怀。
B.第二段写的是山林隐士,他们没有生活规律,自由自在,不闻世事。
C.第三段写的是为求发达而攀附权贵,不知廉耻的势利小人。
D.李愿通过对三种人的比较,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退而归隐的心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为下列例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积土成山,风雨兴
A.兼词,“于之”,从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 而" 的用法与" 吾恂恂而起" 的" 而" 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明行无过矣
B .吾尝终日思矣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至千里
D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蓝而青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
B .……善假物也——介词,相当于“在”。
C .假舟楫,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