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匀变速直线运动 > (10分)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0.8,sin370=0.6。取g=10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答案
(1)0.5(2)1.03s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可以求得摩擦因数的大小;
(2)当力作用的时间最短时,物体应该是先加速运动,运动一段时间之后撤去拉力F在做减速运动,由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时间的大小.
(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f=30-2×10=10N        
所以 
即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
(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t′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
由牛顿定律  Fcos37°-μ(mg-Fsin37°)=ma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
at=a′t′,

即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1.03s.
点评: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的过程,分别对不同的运动的过程列示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主要考察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就是增大的
B.只要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就是减小的
C.因为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故其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D.因为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质量为m=2kg的木块,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木块施F=20N的作用力,如图所示。木块运动4s后撤去力F,直到木块停止(g=10m/s2)。求:

(1)有力F作用时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大?
(2)撤去力F作用时,木块的速度为多大?
(3)撤去力F到木块停止运动过程中,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大?
(4)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为多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大小不同,而加速度大小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两物体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与时间成正比
C.两物体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D.两物体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10m/s2。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        )
A.7m/sB.10m/sC.14m/sD.20m/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飞机着陆后以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则t=5s时的飞机位移为_____________和速度_____________;后位移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