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材料五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1分)该政策有何影响?(6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答案】(19分)(1)铁犁牛耕。(2分)(2)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1分)重农抑商政策(1分)“重农抑商”政策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6分)(3)认为工商皆本。(2分)(4)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1分)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5)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 (2分);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第一问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一就是一图片,图片中有铁犁和牛耕,所以主要的耕作方式当然是铁犁牛耕。其实,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就是不根据材料上的图片,也必须知道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就是铁犁牛耕,因为这是教材上很重要的内容。
(2)第二问 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显然是重农抑商政策,不需根据材料也可以得出答案,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也是不需根据材料,答上一些常见的影响,例如政策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当然消极影响也不能少。
(3)第三问 黄宗羲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如果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要回答黄宗羲在经济上的一个很重要的主张,那就是主张工商皆本。如果从材料的角度来看也不难总结出答案要点:认为工商皆本,因为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4) 第四问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反映的是男子的份内事是耕地,并且还非常勤劳的去耕地,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反映的是女子的份内事是织布并且还非常辛苦的去织布,所以此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的特点显然是:自给自足。
(5)第五问“工匠”反映的是雇佣关系,所以经济领域又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现象,而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导致资本主义萌芽。所以“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只能答上生产力的发展。至于“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也已明确指出可以不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材料一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达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1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明清时期“新经济的萌芽”又是指什么?(2分)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2分)
材料三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有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
(3)在古代中国“资本在它萌芽时期”,国家政权给予帮助了吗?(1分)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当时国家政权采取的政策。(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这反映了:
①重农思想                 
②节俭思想
③当时商业活动比较基本停止 
④当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本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所致
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分)
(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