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4分)世界历史主要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4分)世界历史主要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4分)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怎样促成了“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形成?(8分)
(3)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4分)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8分)
答案
【答案】(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新航路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4分,史实2分,说明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4分,史实2分,说明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冷战或两大阵营对峙。(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4)近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国门。(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入WTO。(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的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即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 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指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直接回答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影响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而冷战或两大阵营对峙则成为阻碍或制约了世界历史 “横向发展”的因素。
(4)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局面是由于西方的直接武装侵略而被打破,尤其是鸦片战争是打开中国大门的直接事件; 改革开放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环境的发展之中, 其具体表现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入 WTO。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的成就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4分)世界历史主要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2: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3: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材料1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依据材料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2,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3观点的理解。(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C.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代经济的发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有(    )
①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
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