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①货币经济繁荣②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尚未进入市场④出现了地域性商...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①货币经济繁荣
②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尚未进入市场
④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
A.①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此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相关内容,难度较低。回忆、再现所学关于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的特征,可知,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货币流通进程加快,①正确,在江南富庶地区出现了工商业市镇,②正确,出现了一些商帮,④正确;而③项,表述本身不正确,不符合史实,农副产品早就进入市场了,早在在明清以前。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①货币经济繁荣②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尚未进入市场④出现了地域性商】;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A.加剧内忧外患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1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近年来,更是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末年,松江“名园错综,交衢比屋,求尺寸之旷地而不可得”,置业者为了争一小间瓦房,“宁挥千金而不恤”……进入嘉庆年间,安徽的布商来松江置业,浙江的米商来松江置业,安徽的出版商来松江置业,从乡下到松江打工的织工和皮匠蜂拥而至,使得原来卖不掉的房子,“今则求售不得”。
——《明清时松江房价》2009年4月27日载于深圳商报第4版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的什么经济现象(2分)?这一现象对明清社会发展可能会导致哪些影响(4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是环境恶化、居住拥挤的重要原因。从工业区多数劳动居民的家居中,可以看到几乎原始的生活痕迹……工人居住的拥挤程度和住房的低劣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利物浦市,尽管这里的商业发达,堪称繁华富足,可是工人们只能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居住在里面的几乎都是贫穷的工人家庭。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日常生活》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361期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造成英国工人居住条件较差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987年,深圳率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政策——房地产使用权可以交易,实质上突破了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房子只能由政府分配的局面……并逐渐向全国推广。
……
1992年,万科、保利、恒大等地产公司相继成立。
——根据互联网资源整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房地产改革的策源地?(4分)1992年,房地产公司相继成立的社会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
材料四      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境外热钱的大量流入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房价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房地产行业规范性、结构性调整将藉此深入展开。
——根据互联网资源整理
(4)材料四认为当今国内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证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都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兴起
B.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催生新的审美倾向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