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
【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2分)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3)原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4分)
(4)①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3分)
②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只要读懂材料完全可以很容易的回答问题。据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可知当时的人们白天种地、晚上纺线织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这些正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
(2)此题考查学生读图以及综合理解图表的能力,相对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通过材料二柱状图的数字信息,分析清朝国家的总税收、农业税、工商税的变化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的趋势可以反映出的经济特征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活跃。
(3)原因可以从时间着手分析:材料三提到中国的GDP在1700年至1820年间居世界首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英国工业产量一直是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的工厂,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当时是封建社会,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而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即可找到原因。
(4)本题为开放型的试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需史实正确,论证充分。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到2015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7周年纪念日,在四川地震中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大运河C.都江堰D.井渠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