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罗斯福新政 >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把创造经济财富作为目标本身,而是使它首先服务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把创造经济财富作为目标本身,而是使它首先服务于社会团结,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持国家的稳定,“福利国家”由此而得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以知识经济的全面勃兴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作为其不断深化的表现。……资本的流动会影响福利国家的税源,人员的流动会对主权国家内的社会再分配和福利国家功能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而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则又会引起外来低价产品在福利国家进行“社会倾销”。……
(福利国家)开始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改革实践,一是注重人力投资,而不再只是直接提供经济帮助。……政府必须在保障公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关心其精神状态……以“福利社会”逐步代替“福利国家”……
——《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
材料二  1951年春,张朝辉在甘肃省山丹县一个乡镇小学当老师。那时工资还是供给制……同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计划经济时期“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1988年3月,张朝辉的二女儿张爱荷成为山丹县化工厂的一名合同工。按照1986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合同制工人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的规定,她要按月交纳养老金。三年后“社会福利社会办”被明确提出,从此“社会办福利”成为市场改革之后的社会保障主流。……在社会保障改革刚开始的几年中,对张家人的影响并不大。真正的影响,可能要从1993年算起。“那一年,工资一下子涨了五六百,但不久后就开始交住房公积金,是基本工资的5%。看病也不全报了,……而且从那以后,看病花的钱就越来越多了,药也越来越贵了。”
2009年7月,张朝辉的孙女张静,开始在北京的一家网站上班。在聘用合同中,写着她享有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时,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全民普惠式的社会保障曙光,正在一点点显露。      
——《普通一家人的社会福利60年变迁》
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和中国各采取了什么福利政策,并分析形成原因。(14分)
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福利政策分别做了怎样的调整,并分析原因。(18分)
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5分)
答案
(1)政策: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2分)中国建立“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的保障体系。(2分)
原因:西方:①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开始;②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影响资产阶级统治;③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④劳动大众为争取各种社会权利,长期斗争的结果;⑤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⑥苏联福利政策的影响。(六取三,6分)
中国:①建国初期巩固政权;②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化起步);③建立了计划经济政策。(三取二,4分)  
(2)发达国家:政策调整:80S削减社会福利开支。90S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或福利社会代替福利国家)(4分) 
原因:70S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2分)90S以来,全球化影响下,资本、人员、产品和服务的流动。(4分)
中国:政策调整:80S中期开始“社会办福利”(或社会福利社会办)。90S以来开始朝着普惠式方向发展(或答福利面向全体人民)。(4分) 
原因:80S经济体制改革;90S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4分)
(3)认识:①社会福利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②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各国依据国情制定福利政策; ③福利政策与全球化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5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把创造经济财富作为目标本身,而是使它首先服务于】;主要考察你对罗斯福新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明显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
①采纳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二: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材料三: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通史》
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传统社会养老的特点?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分别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30年来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农村的养老带来哪些挑战?(8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应如何解决人民的养老问题?(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出现。下列有关知识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产物B.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和技术创新
C.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D.既促进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75年问,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 .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  -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据材料一、二,请回答
(1) 20世纪50 ——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分)
(2)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上述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从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角度出发,谈谈你对上述变化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
C.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