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9分)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1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的政治主张?(1分)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1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答案
(共9分)
(1)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1分),洋务派。(1分)(2)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1分)。(3)陈独秀(1分)。民主和科学(1分)。(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9分)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如果把魏源、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作为共同专题来研究,能够确定的最佳主题是
A.近代思想探索主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
B.政治变革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经济结构变动催生了社会思想领域的变革
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思想界的必然选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4分)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做了哪些努力?(3分)
材料三 ***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理论?(4分)
材料四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思想,从而形成了***理论。***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提出了哪些创新理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产生该思想的背景。(2分)
(2)材料二、三在手段、目标上有何差异?分析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6分)        
(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的有61人,孙中山的有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⑴据材料一,魏源认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方法(途径)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5分)
⑵梁启超的思想主要受到西方什么思想的影响?(2分)
⑶从材料三看,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⑷材料三的调查结果中孙中山位居第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人榜上有名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提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为此地主阶级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又感觉到“制度”上的不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走民主共和道路。革命派开展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什么?(1分)该活动最重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