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王安石材料二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司...
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王安石
材料二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 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冗官、冗兵、冗费。
(2)实质:要不要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粱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王安石材料二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司】;主要考察你对王安石变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题型:陕西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    
B.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迭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
(1)北宋“积贫”的原因,除了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了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肯定的说法,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另一种是否定的说法,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意见,予以评述。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宋太祖的改革措施,有利于[     ]
A.政府职能效率的加强和提高
B.防止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的负担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请回答:
(1)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普的建议是否触及问题的实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
(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
(二)抑侥幸,限制恩荫。
(三)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
(四)择长官,选好地方官。
(五)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
(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七)修武备。
(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
(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
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之人。(3)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的中心是什么?是否得以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的实施效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