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针对社会风俗进行了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针对社会风俗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一内容的改革?(8分)
(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针对社会风俗又是如何变革的?你又如何评价?(8分)
答案
 (1)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3分)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5分)
(2)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3分)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找出关于社会风俗的内容回答即可。第二问,涉及的是评价问题,风俗的改革,是通过对落后的东西进行变革,以促进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因此,这样的改革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评价时应突出积极的。
(2)第一问主要是再认再现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从中提取出关于社会风俗的内容即可。第二问,评价,注意要评价的是明治维新中关于社会风俗改革的内容,不是整个明治维新,应注意到,日本的改革不是抛弃,而是有选择的改革。
核心考点
试题【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针对社会风俗进行了怎】;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D.分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B.西汉
C.唐朝D.北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