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主要考察你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8分)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倡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
(3)指出图三反映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6分)
(4)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3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     ②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③亚非拉国家力量的发展     ④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了尊重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总理的外交活动

材料二 (一) 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选自《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我们六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上海精神”,可以提供重要和有益的启示。“上海精神”要求我们以互信为安全之本。互信就是以诚相待,言而有信,就是必须遵守应尽的国际条约和义务,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江泽民《弘扬“上海精神”,促进世界和平》
请回答:
(1) 读材料一,图①事件的外交成果是什么?图②事件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图③事件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成图④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中的“上海公报”发表于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2分)
(3) 据材料三,六国所形成的组织是哪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于哪一年?材料中“上海精神”的内涵是什么?(3分)
(4) 综合上述外交活动,指出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出版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的几天后,一篇评论写道:“作为一个国家,整个20世纪,法国仿佛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然而上个星期,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法国因此再次震动了世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承认了北京共产党政权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整个决定将严重地破坏美国的亚洲政策。”
——美国《时代》周刊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同中国建交的目的及影响。(5分)
材料二  在经历一段“冰冻期”后,……中法两国重申坚持《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意本着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双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强协商。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双方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2009年4月21日,《中法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指出2009年4月中国与法国复合的重要前提是什么?中法关系复合是基于怎样的共同利益?(4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一次聚会上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实际上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可谓时下中法关系的一个隐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09年4月24日,《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3)材料三对中法关系的前景作了怎样的预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