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  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  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1)分别指出导致材料一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2)分析造成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
(3)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答案
:(1)1952年增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1960年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
(2)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3)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答到我国农业发展或者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促进农业发展亦可得分)
解析
本题以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曲折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第(1)题,要抓住1952年1960年两个时期入手分析具体原因;对第(2)题,要从“文革”动乱、人民公社旧体制及“文革”结束初期党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方面分析原因。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  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要跨国界发展,经济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过程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和反对,理由是什么?
(2)既然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火轮、火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准自专其利……先于二十一省二十一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岁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
——《资政新篇》
材料二: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清廷宣布于次年春季拜谒西陵。为便于慈禧太后等人“御驾”往来,决定从河北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良各庄修筑一条新易铁路(也称西陵铁路),全长43公里,限期六个月完成,并拨官银60万两。
材料三:日本《朝日新闻》鼓吹说:“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地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右之,存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力;有一切权力,则凡其地官员,皆吾驱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伤之肉”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二册
材料四:人民网西安2004年1月6日电 记者朕少忠报道:今晚18时,16002次货物车从西安新丰站缓缓驶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标志性工程—西安至南京的铁路(也称西陵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开通运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资政新篇》的主张是什么?其主张实质是什么?
②材料二反映清政府修建西陵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三,谈谈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中国大肆争夺修筑铁路的权力
④依据材料四说明现今修建西陵铁路有什么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1)结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各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
(2)中美建交以来,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两国应怎样扫除障碍,保证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3)指出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为之一新,鞠躬、握手代替了原有的跪拜礼节,中国的习俗开始真正的融入世界文明。现在的握手不仅是现代社交场合的重要礼节,而且往往成为化解危机、增进友好的一种象征。观察下列图片,获取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主席在北京会见尼克松》,回答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指出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下图为2000年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握手图片,回答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并指出中国能够取得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的原因。

(3)下图为金正日迎接韩国总统卢武铉,两人亲切握手图片。请简要分析朝鲜半岛政治局势的发展所反映的当代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与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美国有实质上“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利用他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2、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实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3、2004年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展开一周以来,安理会改革,特别是由哪个国家担任扩大后的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成为焦点。目前共有8个国家在联大论坛上“报名”参加角逐,随着联大辩论接近尾声,新席位争夺战的格局已基本确定。
首先联合加入角逐的是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四国在一般性辩论开始不久便发表联合声明,承诺相互支持争取常任理事国资格的努力,向外界传递出它们“志在必得,共进共退”的信号。
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和印度尼西亚则组成第二梯队加入了竞争。
(1)材料1说法正确吗?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怎样看待今后联合国的作用?当前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反映了联合国在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4)你同意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吗?陈述你的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