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贵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材料2...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贵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材料2  1958年刘少奇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国内仍然存在着两个剥削阶级”。
材料3  1982年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草案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否正确?原因何在?
(2)材料2的观点较之材料1有何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3的观点是否正确?“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分别是指什么?举出“可能激化”的典型事例。   
答案
      (1)正确。1953年土改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2)从理论上修改了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认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乃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文革发生。
(3)正确。国内的因素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国际的影响是指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策略。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解析
   本题围绕建国后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组织材料,题目难度不大,与教材联系密
切,但对学生辨析史实和理解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在辨析每则材料时,要放到每个材料所处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以能否推动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为依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贵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材料2】;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探索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政府的积极争取
C.英国、葡萄牙的衰弱D.改革开放及国力的增强
解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以《命运坎坷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题,他们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符的是
A列强经济侵略既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客观上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C在1912-1919年期间,发展速度较快的民族工业有纺织业、面粉业、钢铁业
D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4年是瓷都景德镇千年华诞的喜庆之年。在当地拍卖行中有一个瓷器,正面画着巍峨的高山,背面书有***的《江西月·井冈山》,这个瓷器烧制于
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问,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C.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