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织厂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
织厂平均锭数量示意图                        比例一览表(%)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实业之梦――张謇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我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答案
(1)特点:①民族工业所占的比例少、规模小(民族资本力量薄弱);   
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
(2)振兴实业必须以棉铁(尤其是棉)工业为中心;严格限制官办企业;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不损害民族经济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外资发展重工业;强调加强经济立法。
(3)不能。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或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解析
(1)根据表格以及材料中的数据来分析,而且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方面。
(2)逐段分析材料意思,每个段落都表明了他的一个主张,其中第二段有两个主张。
(3)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分析得知不能实现。当时民族工业得以发展主要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织厂平】;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
B.在当前条件下具体表现为经济区域化
C.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D.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组合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洪宪帝制――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二十一条”
C.北伐战争――南北议和  D.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派实力最强
B.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
D.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A.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摘自《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述上述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