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土布产量(百万匹)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1875
1905
1919
1931
      40.93
49.53
44.95
45.38
      644.7
780.1
780.0
714.7
材料二: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
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在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材料三: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               ——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6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手工业并没有***的原因?(9分)
答案
(1)材料一证明了从1875年到1931年,中国土布的产量是比较稳定的,说明农村的织布业并没有给现代机器工业挤垮;材料二证明了,由于现代机器工业提高了纱的质量和数量,反而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传统手织业质量的提高,成为了与洋布竞争的本钱。(每点2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2)材料二证明了,传统纺纱业是跟不上手织业的规模的,而现代机器工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土布质量的改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材料四证明了,中国农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土布。(每点3分,总分不得超过9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提供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政府
A.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B.进行国营企业改革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千龙网2006年8月24日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间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其原因包括①中西交流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 ②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洋务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生大量增加,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习经济史经常要求从数据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1990—1993 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 亿美元)
 
1990
1991
1992
1993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世 界
342
343
353
355
376
378
375
370
工业发达国家
245
257
250
259
265
270
256
253
72%
75%
71%
73%
70%
71%
68%
68%
发展中国家
97
86
103
96
111
108
119
117
28%
25%
29%
27%
30%
29%
32%
32%

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A.御寒功能B.标识功能C.装饰功能D.遮羞功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输了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对此事件理解错误的是                                    
A.英国商人利用新的条约企图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的自然经济抵制了这些外来商品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