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32分)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一:(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欲,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材料三:2006年8月24日的千龙网文章《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49-1979年的标准是

材料四:1982年12月,251对新人在广州市旧体育馆举行第一个集体婚礼,由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梁灵光证婚。举行仪式后,新人们分三批前往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旅游,广州不少新人还时兴在结婚当天,大张旗鼓地开着婚礼车队到带有寓意吉祥,兆头好的道路如吉祥路、长寿路盘福路等处巡游,并将婚礼怕全过程拍摄制作成DVD留念,单身贵族也日益增多,城市青年在竞争压力下不断推迟婚期,网恋、闪恋、隐婚等各种婚姻形式也开始出现。
——《二十世纪广东婚俗大观》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两方面归纳明的时代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1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1949-1979年三个时间段影响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主要因素。(6分)
(4)材料四体现了婚俗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
(1)物质特征: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茶叶普遍种植
精神特征:注意养生,理学兴盛(8分)
(2)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社会生活;接受西方社会生活习俗成为传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建设国家奉献青春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主流选择;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左”倾思想泛滥,追求自身美丽被斥为小资产阶级思想;“左”倾思想严重泛滥,阶级斗争成为中国的唯一时尚,美丽仅仅是一种梦想(6分)
(4)广东人的婚礼越来越多样化.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个人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6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32分)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一:(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一些文官结成集团,产生了许多文官派系,其中的重要纽带就是各种各样的“谊”,如“姻谊”“乡谊”“年谊”等。这里的“年谊”指的是
A.同年出生B.同年被任命为官C.同年考中举人或进士D.同年入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庭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1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朱熹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二者的主张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针锋相对  D.互为补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四国必要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宣言》中的“联合国家”成员是指
A.中、美、英、苏四大国B.《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
C.轴心国除外的所有国家D.《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奇迹”,主要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