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民以食为天”出处于《汉书·郦食其传》。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而世人更愿意诠释为“吃”。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民以食为天”出处于《汉书·郦食其传》。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而世人更愿意诠释为“吃”。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已经彻底得到了解决
B.吃讲究营养均衡,精细搭配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D.野菜、粗粮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答案
A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民以食为天”出处于《汉书·郦食其传》。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而世人更愿意诠释为“吃”。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到了土地。以下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C.彻底改变小农生产方式D.制约农业机械化的推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请概述“沉沦”和 “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 “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 “上升”的社会因素有哪些?(3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 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 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近代中国的“上升”时期,在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3分)
材料四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途径,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央社会主义学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盘庚迁殷”的说法依据的是《史记》的内容,而最近的考古发掘显示:殷墟甲骨的最早年代却是在盘庚之后隔了两王的武丁时期,该地宫殿遗址、墓葬发现的最早年代也是武丁时期。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现在的殷墟有可能不是盘庚迁都之地
B.盘庚时代生产力落后,没有文化依存
C.盘庚迁都是假的,不存在此事
D.殷墟已经表明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属于谁统治并不重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方面存在巨大失误的措施是:(    )
A.政治方面B.经济方面C.文化方面D.民族关系方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