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  
②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③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④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说明①正确;“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说明②③正确; ④不对,1908年为晚清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建立,因此选C。
核心考点
试题【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英国史学家彼得·伯***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图1                                  图2
①从图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
②图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
③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
④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呈现新陈代谢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1872年李鸿章上《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研究近代中国应该从三个层次来说明:第一、它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如危崖转石不达其地不止;第二、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螺旋特别多;第三、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资本主义之新。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面临“三千年一大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局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2)陈旭麓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是走向近代化,是一个由旧到新的过程。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胡适不顾夫人的劝阻弃学从政,傅斯年一反“考史不著史”的风格撰写《东北史纲》,顾颉刚转向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材料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相继奔赴延安和重庆,这两地成为抗战期间历史研究的两大中心。……两个中心,两支队伍,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又相互激荡,共同推进了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地位与特点是什么?有何社会价值?(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史学研究发生的变化。(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延安和重庆得到发展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关系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重庆史事
史事解读

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
①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②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③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④“台独”势力开始猖獗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