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答案
(13分)
(1)欧洲丧失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优势;欧洲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苏联。(任三点,3分)
(2)行文逻辑:1分
观点   史实(论据)
总观点 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1分)
分观点1 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苏争夺欧洲,两极格局逐步形成(1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华约(经济、政治.军事上共3分)
分观点2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逐步崛起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实力增强;加强政治合作;外交上“同一个声音说话”;欧盟的建立;欧元使用(经济、政治、外交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说明欧洲在经历战争的苦难以后,意识到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2)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此类学科综合大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选取材料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核心考点
试题【(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所具有的重要特点是
A.统一和连续B.分裂和间断C.衰弱与复兴D.汲取与融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通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赢得农民支持的重要原因是
A.中共有崇高的革命信仰B.农民深受封建剥削,位卑家贫
C.中共领导的武装抗击外来侵略D.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村干部说:“现在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的,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这种改变缘于
A.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B.已“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D.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礼,是国家友谊和礼节的象征。……在政治生活中,送礼与收礼都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送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锦上添花;送得不好,轻则破坏气氛,重则传达错误的政治信息,引发两国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国家***之间送礼,是一门政治学。
共和国主席首次出访活动,发生于1949年12月——1950年3月,这是***平生第一次出国访问,这也是***首次“出国送礼”。
作为共和国首任主席,***为这次访问苏联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考虑到带什么样的礼品。这次访问,***带的礼品相当特别,简直就是给邻居送土特产。据公开的资料,当时准备的蔬菜、水果部分,是***亲自提议的,他知道苏联缺少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提早打电报给山东,请山东预备最佳的。
国礼送这些“家常菜”,这在一些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以今天的标准更是“寒酸”,但在当时,这份国礼透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1957年11月7日,社会主义国家齐聚苏联,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当时,由***率中共代表团前往祝贺。为了这次出国庆祝活动,中国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礼物。
这次中国送给苏联的国礼共10份,相当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如,至今都是国礼重要选择的字画,出现其中,《岱宗旭日》《松柏长青》便是其中两幅国画,还有“象牙雕刻北海全景”“清代青花瓷器”等。还制作了27件苏联援建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送给“老大哥”。这些国礼当时在莫斯科公开展出,引起轰动。
——摘自《国礼政治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次给苏联送“国礼”所包含的政治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
C.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
D.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