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辨别军队的作战能力)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摘自《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安邦定国的思想。据材料二,概述唐太宗安邦定国的举措。(8分)
(2)材料二中李大亮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答案

(1)思想:既要军备,又不能穷兵黩武。(4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得照抄原文)
举措:剿抚并用。打败突厥,招抚其旧部,给予优厚待遇。(4分)
(2)观点:反对牺牲百姓的利益安抚“四夷”。(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得照抄原文)
看法一:李大亮的观点是错误的。唐太宗实行招抚政策,拓展了疆域,使边疆的长期安定,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6分)
看法二:李大亮的观点是正确的。百姓是天下根本,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安抚“四夷”,必然加重百姓负担,动摇统治根本。(6分)
看法三:综合看法一、二,辩证分析。(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唐太宗的思想从材料一中“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既要军备,又不能穷兵黩武;第二小问举措结合材料二“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等信息可概括处剿抚并用,打败突厥,招抚其旧部,给予优厚待遇。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中“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等信息概括出反对牺牲百姓的利益安抚“四夷”;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认为其观点错误,主要依据从招抚政策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如拓展了疆域,保障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认为其观点正确,主要依据从招抚政策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必然加重百姓负担,动摇统治;也可以综合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该思想家可能是
A.孟子B.董仲舒C.王阳明D.顾炎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这些举措
A.说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B.表明了英国强力支持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
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
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9年7月,德国国民会议通过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另设参议院,由各邦选派的代表组成。最高法院有权裁决联邦政府与政府之间、各邦之间的争执。国家政府即内阁,由总理与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向国会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得到国会的信任,否则需辞职。总统有统帅军队、任免总理和文、武官员以及解散国会之权。宪法第48条特别授予总统“国家强制执行”权:当德国境内公共秩序受到扰乱时,总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届时公共基本权利“全部或一部停止之”。
材料二  1949年5月,联邦德国制定了《基本法》,规定:设立“建设性不信任条款”,规定只有当联邦议院选不出新的总理,或者对总理的不信任案得不到议院法定多数票支持时,联邦总统才有权根据联邦总理的建议解散联邦议院;联邦总理只有当联邦议院在提出不信任案的48小时内以多数票选出新总理时,才得下台。联邦总统所颁布的法令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材料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玛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和存在的主要局限。(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本法》关于“建设性不信任条款”的规定如何避免了《魏玛宪法》的消极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
地点
80年代前状况
80年代末状况
山东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鄞县
家庭纺织业发达
“百里不闻机声”
广西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7~8两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8~9钱
A.汇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价格下跌通货膨胀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